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2版
论仵埂文学批评思想和评论个性
术,是艺术的高手”。读仵埂的文章,收获的不光是精神的熏陶与愉悦,还有小说创作的种种方法和手法。
  思想性、艺术性历来都是精英们划分小说品级等差的标尺。仵埂被呈现出浓郁的原生态书写的李印功的长篇小说《野女镇》吸引,为其写的书评《采闾巷之故事 绘一时之人情》中,将李印功的写作与张恨水的言情市井小说相类比,认为中国的通俗化小说理应有一方发展的空间和天地。仵埂肯定李印功在小说语言上的尝试,但李印功依然是“纯粹地道的乡土化的关中方言尚未见成功的尝试者。”因为:“他的‘没有章法,随兴而作’,使他放下了某种模式化的裹挟,让内心感受天然涌流。他说自己‘像一个性急的菜农,把地里的菜没来得及清洗带着泥土就拿到市场去卖了,唯一的一个就是有些新鲜而已。’也正是这种‘新鲜’,惹人喜爱,令人悦目。作为一个评论者,我想我不会再批评李印功的故事和人物缺了点哲学化或主题性的思考,我唯愿他坚持眼下的这种路子,并希望他此后的创作比这部作品更加彻底,更加通俗化大众化,哪怕土得掉渣!这样的一条路,对于李印功而言,可能就是通途。”[31]他深切理解基层写作者的难处和困惑,想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希望。
  结 语
  纵观仵埂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可以看到其文学批评思想已经形成,并正在更加成熟与饱满。仵埂的文学批评思想的核心是“作家应具有强大的心理力量,健康的内心生活,是人类伟大精神和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应该有鲜明的爱憎和悲悯的情怀”;仵埂对自我文学思想的自信与执着,以及仵埂批评个性的多样性,源于他对生命的深切理解和对批评人责任的高度自觉;对于“道德正当的自信与坚守”,让仵埂的文学批评具有了更敏锐、更温暖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2][3][4]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5页。
  [5]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4页。
  [6]引文为2021年9月18日仵埂在陕西师大文学院校友作家论坛上的主题发言。见仵埂微信公众号“幡然之得”:《作家如何为笔下的世界赋形?》,https://mp.weixin. qq.com/s/Bh0BkeydZCz06yJkVsoAHA。
  [7]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页。
  [8][9]李星:《学院派批评的范式和可能——以仵埂的文学批评为例》,载《唐都学刊》,2013,29(3):114页。
  [10]仵埂:《魂魄何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10页。
  [11][15][17]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8页。
  [12]仵埂:《尊严:艰难生存的终极抚慰》,载《陕西日报》,2022-11-18(011)。
  [13]仵埂:《纯真的诗心与理性的光芒》,载《陕西日报》,2021-11-16(008)。
  [14][16]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0-41页。
  [18]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90页。
  [19]仵埂:《小说结构与人的观念》,戈舟小说《出警》研讨会活动发言,2020-04-28。
  [20]白描:《“在场”的阎纲》,载《文学报(理论与争鸣)》,2022-08-15。
  [21][22][30]李星:《学院派批评的范式和可能——以仵埂的文学批评为例》,载《唐都学刊》,2013,29(3):115页。
  [23][24]周燕芬:《批评家的文化立场与独立思想——读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24-125页。
  [25]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6页。
  [26]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3-44页。
  [27][28][29]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74-175页。
  [31]仵埂:《采闾巷之故事,绘一时之人情——从通俗小说之演变看李印功的〈野女镇〉》,微信公众号“幡然之得”,https://mp.weixin.qq.com/s/1svljbnqU2dgWKdeu3_RKg。
  作者简介
  李 红 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潮起潮落》三卷本(第一、二卷已出版),诗歌、散文、评论散见于《诗刊》《光明日报》《文艺报》《陕西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