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0版
STEM教育助力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激发文化自信
与数学应用活动(ExplorationandMathematics,EM)、工程设计与技术制作活动(EngineeringandTechnology,ET)、知识扩展与创意设计活动(Expansion andCreativity,EC)、多元评价与学习反思活动(Evaluationand Reflection,ER)的五个学习活动环节。[6]杨晓哲,任友群从概念起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了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提出二者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不可小觑的价值。[7]还有很多学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STEM应用方法论,如李晓燕在其《STEM概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一文中强调教学设计需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超学科性,同时提出了诸如总结分析法、对比讨论法等的多元教学方法。[8]STEM教育模式的普及必将为我国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宝贵机遇。
  基础教育中STEM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STEM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逐渐增多。许多学校和地区开始尝试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日常各科教学中,通过开设STEM课程、组织STEM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STEM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基础教育中STEM教学的实践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深入推进。如STEM教育的认识和行为还不够深入、学校政策还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9]这些问题限制了STEM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STEM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而STEM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广。STEM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使STEM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化背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还能为STEM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STEM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STEM教育体系。
  STEM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以通过运用STEM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研究通过STEM教育中的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这样的STEM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科学技能,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STEM教育扎根本土激发民族自信的方法论研究
  (一)扎根本土就地取材选定研究内容
  考虑到STEM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在选取传统文化对象时应当首先关注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课题组首先选定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与课程设计的抓手。一方面,其较高的可达性能够为课程实地学习需要的满足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因之贴近学生生活,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着有关兵马俑的故事,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都有过随家人游览兵马俑的经历,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共鸣。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STEM教学研究”,是扎根三秦丰厚的文化土壤,以陕西秦汉文化为抓手和结合点,在新时代不断变化的教育背景之下为创新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而提出的科学方法。
  课题内容从成果产出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论层面的学术探讨、创新、完善,也可以称作“知”的层面。这一部分几乎贯穿了项目组课题研究的始终,从一开始对STEM教育这个概念本身的学习,到深入探索STEM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其间多次将创新的课程模式落实于教学实践,通过课上效果观察与课后调研(学生反馈)获得的资料改进“行”的方法,直至项目后期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成果;另外即“行”的层面,包括两次课程录制,以及实地调研。“知”与“行”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本项研究的骨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功能性的会议作为辅助,项目成员一起复盘工作等。
  以传统文化为抓手落实STEM教育理念,从理论根源上说其实是一次跨越融合“文”“理”的实践。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名称的缩写,它原本是纯自然科学的学科融合,但是随着该理念不断地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内涵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提出STEAM这一理论变式,加入“艺术”的元素,这就极大地拓展了STEM的应用范围和研究空间,为课题组结合传统文化的试探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更为广泛的融合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同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两类学科内部仍有着一定的不可兼容性,所以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力图做好平衡、抓住主要矛盾,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