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7版
以朴素之心重塑乡土回归
  2、让每个学生快乐自信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成立了篮球、跳绳、电子琴、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生社团,聘请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定时指导各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大思政课”活动,科技引领,研学旅行等,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在身心得到快乐的同时,也提升了与人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意识。
  3、关注学困生和特殊儿童
  乡村留下来的学生通常是“走不了”的学生,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学习成绩也比较差。面对这些学生,学校采取“一生一策”的管理模式,每个教师帮扶三到四名学生,从生活到学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案,做好陪着“蜗牛”去散步的准备,绞尽脑汁地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对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逐渐摸索出激励他们进步的有效策略。每周通过班会进行碰头,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去年一年学校除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外,还通过减免伙食费、联系新华书店减免课辅资料费、校内资助等多种形式,共资助15名学生,使学生真正能静心学习、快乐生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心每个教师的成长,让教师回归乡土热情
  长期以来,乡村学校教师年龄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老教师不会上网、不会熟练使用电脑,无法承担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任务,被认为跟不上时代,因此往往被差遣负责食堂及后勤工作,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完全被否定。农村学校刚培养出来能担当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大部分已经调入城区学校,学校的主力都是近两三年才分配的新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很多年轻教师不会教、不愿意教。如何调动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1、立足学校实际,改变管理模式
  制定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让教师能劳有所得,劳有所获,感觉到公平公正。设立了教师“护学岗”,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教师工作作风建设,把服务教育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重视老教师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实力,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使老教师也能发光发热。这让年轻教师从心里敬重老教师,从而使得教师团队合作更紧密。
  2、扎实开展校本培培训
  合阳县马家庄九年制学校加大对教师学习力度的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每周二由各领导对所有年轻教师进行校内专题培训,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县上各种培训,学校利用教师说课演讲赛、粉笔字大赛、教师听评课活动等,助推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制定年轻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青年教师两年评县级教学新秀,五年内评县级教学能手。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给年轻教师在兄弟学校找“师傅”,形成结对,明确任务,每周要求所有年轻教师必须走出去听一节课,在校内讲一节课,并形成材料,进行体会分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多种培训和活动,青年教师进步很大,魏思霖、景心茹、李阳怡、马晓伟等老师个人所代年级科目成绩均获全县前列。
  3、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家精神”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正己。一名教师,只有自己心怀教育,才会有教书的热情,才会有育人的精神。唤起每一位教师的“教书热情”和“育人精神”的意识是学校管理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利用寒暑假和教师培训,开展了“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读书分享学习活动,所有教师都参与了分享,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状态大有好转。
  乡村偏远,但乡村的人心近。乡村班额小、师资少,但教育的热情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彼此团结、友爱、互助,动员家长、村民,并源源不断地汲取乡土历史文化等地方资源,化被动为主动,朝着有乡土特色的乡村小校方向发展,定能让一方热土有文化的高地,真正实现“乡村教育,让乡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王武、赵文乔、李尽晖:《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困境与突破路径》,载《教育参考》,2024(01):36-42页。
  [2]谢国财、罗仔秀:《福建建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型之路》,载《人民教育》,2024(11):35-36页。
  [3]陈堃、徐蕾:《让乡村学生从“有学上”变“上好学”——南昌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资源扩优提质》,载《南昌日报》,2024-03-26(002)。
  [4]杨文斌:《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外阅读的实践方法》,载《甘肃教育》,2024(09):119-122页。
  作者简介
  张晓峰 陕西省合阳县马家庄九年制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