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5版
加快陕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探索
郑 森 张 玥
    西安交通大学

◎2024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专项课题“加快陕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4QN18)
◎2024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陕西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4SXZD01)
  加快陕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对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陕西省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不够精准,学科建设优势不够显著,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等差距和不足。建议陕西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1]“双一流”高校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域“双一流”建设既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又因其省情不同而具有自身建设的优势与特点。
  陕西高校众多、层次较高、特色鲜明、优势明显,8所高校的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快陕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既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需要,也是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与重要使命。
  充分认识陕西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务,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更是“双一流”高校的战略使命。而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离不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当前,陕西省进一步深化“双一流”建设战略,力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陕西以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核心驱动力和着力点,聚焦于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工程师队伍双线并行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建立形成完整的、贯通的、全链条的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构建了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用人与留人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稳固与持续发展进行了制度设计。2022年颁布的《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规划一系列具体措施,从制度安排、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的支持系统。[3]该方案不仅重视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还关注到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担纲领衔者、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