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陕西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探索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陕西“双一流”建设应遵循“一校一策”“一学科一方案”的原则认真加强建设,并基于本省现实需求构建“强化基础、凸显特色、促进融合”的学科建设新范式,即“基础学科稳固根基+特色学科彰显优势+交叉学科开拓创新”的三位一体战略格局。
一是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7]基础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的基石,其稳固发展对于整体学科生态的平衡至关重要。根据陕西“双一流”高校的自身学科优势,建议重点支持教育部学科评估A等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发展。
二是建优特色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是彰显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8]陕西省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并重的发展原则,重点扶持行业院校的“王牌”专业,进一步保持学校发展特色,并巩固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探索科学新知、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应鼓励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明确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与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资助跨学科项目、改革学科管理体制等措施,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开放共享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与协作机制。通过推进学科建设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力。
(三)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提升高校科创能力与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推动我国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的必由之路。“双一流”高校针对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应从瞄准科研创新需求、注重科研转化评价以及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三个维度着手,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并促进成果转化。
一是瞄准科研创新需求。高校应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发起攻关,力求在半导体、芯片、光刻机等“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占据战略主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水平目标。
二是注重科研转化评价。充分认识科研成果转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校正现有评价体系中过分偏重理论成果而轻成果转化的取向,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科研评价体系,既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又强调其应用潜力与社会贡献,从而有效激发科研人员投身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热情。
三是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陕西省聚焦34条重点产业链,针对国家战略发展的科技需求或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由省科技厅统筹发布技术攻关或成果转化类的研发项目以供科研团队攻关。陕西“双一流”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禀赋与特色优势,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申报,开展研究,开展科研难题攻关或推动已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176785451721256&wfr=spider&for=pc,2024-7-2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6968337407608&wfr=spider&for=pc,2024-7-27。
[3]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建机制强举措高位推动“双一流”建设》,http://jyt.shaanxi.gov.cn/app/lanzixun/202303/20/11809.html,2023-03-20。
[4]《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载《人民日报》,2024-03-06(001)。
[5]唐志凤、李后强:《“双一流”建设高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囿与进路》,载《教育学术月刊》,2024(06),104-112页。
[6]郑森、李序雯、张鹤:《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载《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47-63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2/content_5742718.htm,2023-02-22。
[8]马洁、司晓宏:《陕西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现状、困境与路径》,载《新西部》,2023(08):198-200页。
作者简介
郑 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张 玥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陕西“双一流”建设应遵循“一校一策”“一学科一方案”的原则认真加强建设,并基于本省现实需求构建“强化基础、凸显特色、促进融合”的学科建设新范式,即“基础学科稳固根基+特色学科彰显优势+交叉学科开拓创新”的三位一体战略格局。
一是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7]基础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的基石,其稳固发展对于整体学科生态的平衡至关重要。根据陕西“双一流”高校的自身学科优势,建议重点支持教育部学科评估A等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发展。
二是建优特色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是彰显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8]陕西省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并重的发展原则,重点扶持行业院校的“王牌”专业,进一步保持学校发展特色,并巩固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探索科学新知、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应鼓励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明确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与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资助跨学科项目、改革学科管理体制等措施,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开放共享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与协作机制。通过推进学科建设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力。
(三)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提升高校科创能力与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推动我国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的必由之路。“双一流”高校针对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应从瞄准科研创新需求、注重科研转化评价以及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三个维度着手,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并促进成果转化。
一是瞄准科研创新需求。高校应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发起攻关,力求在半导体、芯片、光刻机等“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占据战略主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水平目标。
二是注重科研转化评价。充分认识科研成果转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校正现有评价体系中过分偏重理论成果而轻成果转化的取向,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科研评价体系,既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又强调其应用潜力与社会贡献,从而有效激发科研人员投身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热情。
三是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陕西省聚焦34条重点产业链,针对国家战略发展的科技需求或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由省科技厅统筹发布技术攻关或成果转化类的研发项目以供科研团队攻关。陕西“双一流”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禀赋与特色优势,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申报,开展研究,开展科研难题攻关或推动已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176785451721256&wfr=spider&for=pc,2024-7-2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6968337407608&wfr=spider&for=pc,2024-7-27。
[3]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建机制强举措高位推动“双一流”建设》,http://jyt.shaanxi.gov.cn/app/lanzixun/202303/20/11809.html,2023-03-20。
[4]《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载《人民日报》,2024-03-06(001)。
[5]唐志凤、李后强:《“双一流”建设高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囿与进路》,载《教育学术月刊》,2024(06),104-112页。
[6]郑森、李序雯、张鹤:《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载《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47-63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2/content_5742718.htm,2023-02-22。
[8]马洁、司晓宏:《陕西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现状、困境与路径》,载《新西部》,2023(08):198-200页。
作者简介
郑 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张 玥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