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1版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逻辑、现实困境和破解路径
聚焦本地区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把握好未来产业升级、技术变革对人才的需求,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区域特色、回应发展需要,在运营管理上汇聚多方资源、推动实体化运转,在成果产出上实现四链联动升级、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将市域产教联合体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政策引导的工具优势,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土化、特色化、具体化地制定当地的政策体系,做好宏观调控,打出“财税金融+土地供给+双向激励+基础保障”的强有力“组合拳”,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政策依据与保障,提高各方参与建设联合体的意愿和内生动力。
  政府牵头搭建智能化人才供需平台。政府联合产业园区、行业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高职院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手段,促进“供”“需”两方信息互联互通,帮助职业院校及时敏锐感知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结构和技能技术方面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并通过科学预测系统发布未来技能人才的结构、数量、层次需求,推动职业院校适度超前布局,逐步达成职校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匹配。
  (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各部门权责分工
  职业院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之强夯实产业之基,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才支撑。
  一是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围绕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把握好专业设置、双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设计、实践平台搭建等关键变量,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运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院校需要锚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专业及时响应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向内引进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双岗互聘企业高技能人才,共建教师培养基地,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合理架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实训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动知识图谱向能力图谱的全面转化,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引领未来技能趋势的人力资源储蓄池。
  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对接制度,明确各部门权责分工。做好各部门、各学院在参与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职能分工,各学院与教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校企合作处等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密切合作,建立高效衔接的工作机制,确保对联合体建设的各项事务及时响应、高质量参与,提高处理效率,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研发协作、继续教育和人才服务,发挥好学校在集体建设中的教育、人才、科研支撑作用。
  (三)推进实体化运行模式,提高各方参与积极性
  实体化运行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转保障。传统模式中产教融合因为缺乏实体化的运行组织、独立专项资金、专门运营人员而导致多方合作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因此必须在联合体的建设中推行实体化运行模式。[4]一是推动成立理事会进行管理运营。积极引进政府资金支持、产业企业资金、社会其他资金等,健全多元化资金支持格局。成立专人专营的理事会,负责联络协调政府、企业、院校、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众多主体,以理事会为纽带对多方的合作事项、权责关系、资金使用、成果共享、收益分配等事务做好梳理、推进、监督、评估等工作。
  二是处理好成本投入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增强各方参与意愿。投入和收益是影响联合体中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动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风险管控与利益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实体化运行中必须考虑到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潜在矛盾,做好成本的降控工作,构建动态调整、透明公开的利益分配机制。挖掘高匹配度的合作机会和平台,拓展不同主体合作的“共同面”,让校企政社合作有更多的共赢点、创造更多的人才利益、技术价值和经济利益。例如,畅通“实验室-企业”的成果转化通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速转化变现科研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四)优化完善运行制度,加强各成员单位的交流
  以政府主导、主体参与、共商共建的方式制定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的章程制度,对进入退出、职能分工、利益分配、合作机制、考核评价、监督检查、治理架构等都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确保各主体的参与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以科学健全的建章立制将联合体的各项活动有序穿插调动起来。对于每一项制度的拟定、通过、修订或废止,需要由理事会召开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商议表决的方式进行,好的建议应及时吸纳,存在异议的条例要做好调整、解释工作,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达到各参与主体高度认同、自愿遵守、自觉遵守的效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顺畅运行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利用数智化技术搭建信息交流互通的平台,促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对接、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理事会要负责促成各方定期沟通交流,组织会议督促各方汇报进展、互通信息、交流需求,做好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的纽带作用。政府作为统筹负责主体,应做好对各方主体沟通协调的指导监督工作,协调各参与单位履责尽职、加强交流、密切协作,推动市域联合体重运营、重管理、重合作、重实效。
  参考文献
  [1]李菡:《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的运行逻辑、现实难点与路向选择》,载《教育与职业》,2024(06):46-53页。
  [2]高明、丁洪宾:《共生理论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模式、现实挑战与推进策略》,载《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9):42-47页。
  [3]王盼盼、马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困境与破解——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3):11-19页。
  [4]周海云、任聪敏:《基于产业园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目标、逻辑与路径》,载《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9):48-52页。
  作者简介
  杨 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