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和策略
郭祎天 白 云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形态,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发展性、规范性、民族性等重要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力量和重要支撑。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要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守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三个课堂”建设等具体方面实现有机融入和一体推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本质上是一种观念形态,具有传递、规范、凝聚、教化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从整体性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造,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历史创造的厚度、内涵诠释的深度,全面彰显、阐释、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文化本质和文化魅力,系统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创新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上形成的宝贵经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目标价值和方式方法随之也呈现出新特征新要求,对于实践工作在政治上、作风上、素质上提出更高要求。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系统高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的重要特征
  (一)发展的时代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意识形态,存在于物质和精神文化生产实践的各个层面,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存在差异,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和改革而不断深化,经历了起始阶段、发展阶段、探索阶段、成熟阶段、深化阶段,并在发展中回应、引领时代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文化自信因社会变革实际而形成独特的脉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构成的历史性
  从构成的维度来看,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中被继承宏扬、接续传承、重塑创新。基于社会发展变革的实际,文化自信涵盖了各个历史主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民族、国家、政党所取得的精神成就的认同和所形成的奋斗精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积淀、凝练、总结、传承、发展。
  (三)内容的规范性
  从内容的深度来看,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历史底蕴和前进定力的有机衔接,是发展底气和自信自强的有机统一,是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有机组合,起到强根铸魂、引领实践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作为文明观、价值追求的集合,在内涵上呈现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现实发展道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在实践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标准而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