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5版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研究
志向。
  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在坚持严肃性、政治性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性话语引导。通过教学的引经据典提升政治教学的教学感染力,通过生动的修辞语言应用提升教学语言的表达美感,有助于学生在美学体验中获得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解认同。
  形式三,以前沿互联网核心技术为基础,开拓教学话语的传播空间。传统媒体下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在互联网改革进程中逐步创新发展,但其对教学的助力效果一般。新媒体技术通过新潮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动能促进教学空间的有效扩展,但由于其冗杂的信息资源具有正负影响效能,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以数字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健康的主流舆论阵地,拓宽教学资源的话语传播空间,实现教学路径的全面覆盖。同时,新媒体话语下的校园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元宇宙”为技术引导,通过视、听、触、识的技术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获得沉浸性的学习体验,形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技术实践积累。
  (四)优化话语环境效能
  话语环境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重要外在条件,是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关键。
  首先,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阵地,应构建平等的话语环境。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课堂“领导者”的角色观念,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话语权,创新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实践阵地。高校立足于校园话语环境,在校园建设中,通过构建校园优质的基础设施,在教学楼、环创、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物质规划,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在物质环境正向影响中获得有效熏染。同时,家校共育作为我国教育建设的重要方针。高校应积极引导家庭构建正向示范作用、摒弃重男轻女、骄奢淫逸、愚忠愚孝等不良传统家风,以新媒体技术构建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的话语合力,促进学生在正向的家校环境中获得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发展。
  最后,社会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和谐的社会话语环境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行。国家通过引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榜样示范作用的积极引导,树立社会公德的思想价值引领,营造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构建。
  同时,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是社会主义文明政治良好发展的基线。国家机器以强制力手段进行社会思想政治风气的强力管束,有利于学生在社会的健康、公平、正义中建立思想政治的法治形象。因此,良好、绿色、和谐、法治的社会话语环境是大学生构建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
  结 语
  新媒体话语环境下,高校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协同语境机制,提升新媒体下各平台的资源动能,在主流阵地的价值引导下抓住发展机遇,创新传播合作矩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学路径,将先进文化、时代精神寓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话语体系,有利于大学生高举思想旗帜、坚定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建设中勇担个人使命。
  参考文献
  [1]陈荣明、王斯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学习模式发展审思》,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02):74-79页。
  [2]段向阳:《“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载《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4(02):49-51页。
  [3]赵芳:《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启示——推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载《新闻记者》,2024(03):113页。
  [4]李刚、黄丹晴:《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问题研究》,载《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4,24(01):48-52页。
  [5]孙美、胡涛、谢思强、田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载《中国军转民》,2024(04):169-171页。
  [6]花卉:《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03):1-7页。
  [7]王佳阳:《新媒体时期的高校马克思理论教学实践分析——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教育发展研究》,2024,44(03):2页。
  作者简介
  杨 舒 中央戏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