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与使命
团队成员对陶俑残片进行检测分析(摄影丨张天柱)
兰德省和团队研发的修复稳定设备
兰德省多年专注于秦俑的彩绘修复研究,对秦俑已经有了一种日久生情的温柔。他用丝网加固法,让他们恢复两千多年前的色彩。日复一日的重复,非常缓慢的突破,伟大的耐心塑造着一个考古人员的气质,这让他在一号坑开放的修复区现场看上去和秦俑战士有了一种同样的肃穆和庄严。
兰德省是1997年被分到了秦俑一号坑工作。二十七年来,他和他的修复团队已完成150余件兵马俑的修复工作。一号坑西侧的开放修复区,就是他和团队工作的地方,也被外界称作秦俑的“专科医院”。
在兵马俑修复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如何保持色彩。“我们在提取过程中能看到的色彩,一定要对它进行一个加固。这是两千多年前所留下来的痕迹,留下来的最珍贵的一点颜色。”
2009年的6月13日,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在秦俑一号坑T23号探方。在这个方位共挖掘了256件兵马俑,目前提取了156件。修复了140多件,还有一些正在修复。”兰德省说,“秦俑原本有朱红、粉绿、紫、蓝、赭等多种颜色,俑身要先刷过一层生漆,再着一层颜料。但埋在地下两千余年,秦俑的彩绘层已十分脆弱。出土后,随着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生漆便会弯曲卷翘,连带上面的颜料一起脱落。打一针聚乙二醇保护剂,它可以渗透到秦俑内部并形成保湿加固层,防止生漆失水而脱落。”
修复者要通过显微镜把秦俑面部之前脱落在土层上的彩绘找到,再如拼图一般,把彩绘一片一片拼回秦俑身上。“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秦俑的彩绘层一旦受到损害,就没有挽回余地。”兰德省研制了“丝网加固法”,把原来浮凸在彩绘土块上的颜色,通过丝网回贴到原来的位置。
“一定要让更多人见证秦俑最初的绚丽多姿。”能最早看到秦俑的色彩,这是兰德省的幸运;让游客也能看到彩色的秦俑,这是兰德省坚持不懈的梦想。
年轻的新生代的考古人,仍然延续着和秦俑的穿越千年的对话。文物摄影师赵震回忆,2020年,突然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秦俑嘴唇上工人留下的指纹,这样的幸运千载难逢。
“日复一日的拍摄,看起来是重复的工作,但是每天发现的细节都不一样。有一天我拍着拍着,一抬头突然发现在一尊俑的嘴唇上有一处指纹。那一瞬间,我仿佛被击中了,激动到鼻子发酸。那可是两千两百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我很想用手去触摸一下,但那是不允许的。”赵震说,那一刹那时间消失、空间重合,感觉自己和那个工匠刚刚擦肩而过,有种恍如梦境的感觉。
2024年9月6日,在秦俑发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启动期间,现任馆长李岗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心声,“能在这里工作是我的幸运。”他和很多秦俑考古人一样,用了“幸运”二字。他说考古发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出现“彩蛋”的过程。
“我们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李岗用了“四个秦俑”和未来对话:我们是想建成开放秦俑、活力秦俑、智慧秦俑、国际秦俑。秦始皇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学储备,它内涵非常丰富。我们想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把秦皇陵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进一步创新我们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使它永远充满着焕发时代的活力,充满创新的活力。
李岗说,要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为游客参观提供更多智慧化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兵马俑金字招牌,金色名片,发挥国际影响力,让兵马俑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讲好秦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资料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团队:守护这份深埋地下的美》,载《光明日报》,2024-8-4。
兰德省和团队研发的修复稳定设备
兰德省多年专注于秦俑的彩绘修复研究,对秦俑已经有了一种日久生情的温柔。他用丝网加固法,让他们恢复两千多年前的色彩。日复一日的重复,非常缓慢的突破,伟大的耐心塑造着一个考古人员的气质,这让他在一号坑开放的修复区现场看上去和秦俑战士有了一种同样的肃穆和庄严。
兰德省是1997年被分到了秦俑一号坑工作。二十七年来,他和他的修复团队已完成150余件兵马俑的修复工作。一号坑西侧的开放修复区,就是他和团队工作的地方,也被外界称作秦俑的“专科医院”。
在兵马俑修复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如何保持色彩。“我们在提取过程中能看到的色彩,一定要对它进行一个加固。这是两千多年前所留下来的痕迹,留下来的最珍贵的一点颜色。”
2009年的6月13日,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在秦俑一号坑T23号探方。在这个方位共挖掘了256件兵马俑,目前提取了156件。修复了140多件,还有一些正在修复。”兰德省说,“秦俑原本有朱红、粉绿、紫、蓝、赭等多种颜色,俑身要先刷过一层生漆,再着一层颜料。但埋在地下两千余年,秦俑的彩绘层已十分脆弱。出土后,随着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生漆便会弯曲卷翘,连带上面的颜料一起脱落。打一针聚乙二醇保护剂,它可以渗透到秦俑内部并形成保湿加固层,防止生漆失水而脱落。”
修复者要通过显微镜把秦俑面部之前脱落在土层上的彩绘找到,再如拼图一般,把彩绘一片一片拼回秦俑身上。“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秦俑的彩绘层一旦受到损害,就没有挽回余地。”兰德省研制了“丝网加固法”,把原来浮凸在彩绘土块上的颜色,通过丝网回贴到原来的位置。
“一定要让更多人见证秦俑最初的绚丽多姿。”能最早看到秦俑的色彩,这是兰德省的幸运;让游客也能看到彩色的秦俑,这是兰德省坚持不懈的梦想。
年轻的新生代的考古人,仍然延续着和秦俑的穿越千年的对话。文物摄影师赵震回忆,2020年,突然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秦俑嘴唇上工人留下的指纹,这样的幸运千载难逢。
“日复一日的拍摄,看起来是重复的工作,但是每天发现的细节都不一样。有一天我拍着拍着,一抬头突然发现在一尊俑的嘴唇上有一处指纹。那一瞬间,我仿佛被击中了,激动到鼻子发酸。那可是两千两百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我很想用手去触摸一下,但那是不允许的。”赵震说,那一刹那时间消失、空间重合,感觉自己和那个工匠刚刚擦肩而过,有种恍如梦境的感觉。
2024年9月6日,在秦俑发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启动期间,现任馆长李岗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心声,“能在这里工作是我的幸运。”他和很多秦俑考古人一样,用了“幸运”二字。他说考古发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出现“彩蛋”的过程。
“我们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李岗用了“四个秦俑”和未来对话:我们是想建成开放秦俑、活力秦俑、智慧秦俑、国际秦俑。秦始皇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学储备,它内涵非常丰富。我们想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把秦皇陵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进一步创新我们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使它永远充满着焕发时代的活力,充满创新的活力。
李岗说,要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为游客参观提供更多智慧化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兵马俑金字招牌,金色名片,发挥国际影响力,让兵马俑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讲好秦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资料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团队:守护这份深埋地下的美》,载《光明日报》,20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