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重庆永川港理文码头吊装集装箱
四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是多个交通要道的交点,向东有长江黄金水运出海,向南有陆海新通道出海,向西有中欧班列到欧洲、中亚班列到东南亚,向北有“渝满俄”班列到欧亚,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视察重庆时强调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战略定位,对共建“一带一路”有带动作用。
(二)经济雄厚开放度高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重庆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总量较大且增长较快。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国内生产总值7232亿元,在城市排行榜中虽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但超过了广州的7161亿元;实际增长率6.2%,超过了上海的5.0%和北京的6.0%。
二是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运输网络覆盖面广。向南出海三条主通道中的东线和中线都从重庆出发,向西有中欧班列和中老泰、中越、中缅班列班车等,向东连接长江水运和沪渝等班列,向北开行“渝满俄”班列,以进出口为导向的国内交通运输网络覆盖了全国主要省份。
三是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近18万标箱货值约280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60倍和87倍;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运输货物同比增长39%,货值同比增长高达54%。[1]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过七年建设发展,运输品类从最开始的陶瓷、板材等50多种初级产品,增加到现在的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1140多种加工度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2]增长态势良好。
(三)五型枢纽前景广阔
重庆是全国首个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动力引擎。
一是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内在潜力大。在主城区、江津、涪陵、万州等都有铁公水港口,陆港的中欧班列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空港江北机场连续10年国际货运量和货值位居西部第一,生产服务枢纽的汽摩零配件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商贸服务枢纽将推动西部地区商贸物流组织中心提档升级。
二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为五型枢纽提供了外部发展契机。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要求重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形成标志性成果,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新篇章。
三是百年变局引发陆权崛起为五型枢纽提供了国际经贸空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海湾冲突等摩擦不断,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加强,传统的沿海东向贸易开始逐渐转向内陆西向、北向和南向贸易,西货从海运的东出转向陆运的西出和陆海联运的南出。
新阶段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现实挑战
(一)通道运输趋于饱和
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通道运输能力都接近上限。东线通道重庆经怀化和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的线路较长,而且铁路运输已经接近饱满,重庆到长沙的高铁正在修建尚未贯通,限制了重庆到怀化段的运输能力,挖掘潜力有限;中线通道重庆经贵阳和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的中间段铁路等级较低,贵阳至南宁的高铁建设滞后制约了通道运输能力,亟须扩能;西线通道并未畅通,黄桶至百色铁路尚在规划建设。
二是交通枢纽可能成为通道卡点堵点。大通道需要匹配具有大容量、快转运等特点的新型车站、码头、物流园区等交通枢纽设施,完善沿线枢纽与集疏运体系。这要求新建物流枢纽,前瞻性地对团结村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涪陵龙头港等现有枢纽进行改造、扩能和升级。
三是最后一公里存在瓶颈风险。重庆陆港水港空港交错连接,铁公水港口多。虽然实现了铁路、公路和水路联运,但是不少港口在市区或市郊,最后一公里的公路运输存在道路拥堵风险,引发进港和出港较缓慢的问题,限制枢纽功能,成为通道瓶颈。
(二)物流协同合作不够
一是区域协同合作不够。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
四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是多个交通要道的交点,向东有长江黄金水运出海,向南有陆海新通道出海,向西有中欧班列到欧洲、中亚班列到东南亚,向北有“渝满俄”班列到欧亚,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视察重庆时强调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战略定位,对共建“一带一路”有带动作用。
(二)经济雄厚开放度高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重庆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总量较大且增长较快。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国内生产总值7232亿元,在城市排行榜中虽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但超过了广州的7161亿元;实际增长率6.2%,超过了上海的5.0%和北京的6.0%。
二是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运输网络覆盖面广。向南出海三条主通道中的东线和中线都从重庆出发,向西有中欧班列和中老泰、中越、中缅班列班车等,向东连接长江水运和沪渝等班列,向北开行“渝满俄”班列,以进出口为导向的国内交通运输网络覆盖了全国主要省份。
三是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近18万标箱货值约280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60倍和87倍;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运输货物同比增长39%,货值同比增长高达54%。[1]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过七年建设发展,运输品类从最开始的陶瓷、板材等50多种初级产品,增加到现在的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1140多种加工度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2]增长态势良好。
(三)五型枢纽前景广阔
重庆是全国首个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动力引擎。
一是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内在潜力大。在主城区、江津、涪陵、万州等都有铁公水港口,陆港的中欧班列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空港江北机场连续10年国际货运量和货值位居西部第一,生产服务枢纽的汽摩零配件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商贸服务枢纽将推动西部地区商贸物流组织中心提档升级。
二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为五型枢纽提供了外部发展契机。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要求重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形成标志性成果,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新篇章。
三是百年变局引发陆权崛起为五型枢纽提供了国际经贸空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海湾冲突等摩擦不断,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加强,传统的沿海东向贸易开始逐渐转向内陆西向、北向和南向贸易,西货从海运的东出转向陆运的西出和陆海联运的南出。
新阶段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现实挑战
(一)通道运输趋于饱和
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通道运输能力都接近上限。东线通道重庆经怀化和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的线路较长,而且铁路运输已经接近饱满,重庆到长沙的高铁正在修建尚未贯通,限制了重庆到怀化段的运输能力,挖掘潜力有限;中线通道重庆经贵阳和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的中间段铁路等级较低,贵阳至南宁的高铁建设滞后制约了通道运输能力,亟须扩能;西线通道并未畅通,黄桶至百色铁路尚在规划建设。
二是交通枢纽可能成为通道卡点堵点。大通道需要匹配具有大容量、快转运等特点的新型车站、码头、物流园区等交通枢纽设施,完善沿线枢纽与集疏运体系。这要求新建物流枢纽,前瞻性地对团结村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涪陵龙头港等现有枢纽进行改造、扩能和升级。
三是最后一公里存在瓶颈风险。重庆陆港水港空港交错连接,铁公水港口多。虽然实现了铁路、公路和水路联运,但是不少港口在市区或市郊,最后一公里的公路运输存在道路拥堵风险,引发进港和出港较缓慢的问题,限制枢纽功能,成为通道瓶颈。
(二)物流协同合作不够
一是区域协同合作不够。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