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境地区现代化的价值旨归、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缅边境瑞丽口岸
设,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环境,按照“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卫生条件、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就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的要求,提升边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但留住人远不是促进边境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其重点在于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边境地区现代化的建设。边境地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要更多地关注人才的职业发展,做到事业留人,让更多的人看得到希望,感觉到奔头,由此才能扎根工作,发挥效用,服务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二)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加快构建沿边地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边境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边境地区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有重大作为,就需找准边境地区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其一是立足于区域发展的特色,实现创新发展。边境地区要着重依托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发挥好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同时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积极推动跨境经贸文化交流,探索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其二是要重点发挥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政策优势,优化顶层设计,促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大原有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展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根据部分地区特殊性,创新管理方式。其三是要加大跨境金融支持,优化金融合作制度。目前边境地区跨境金融交易存在渠道不通畅、缺乏监管的缺陷,导致金融合作效率低、交易成本高。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稳步推进边境地区金融体系改革,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创新金融交易方式,加强跨境金融监管,进而维护边境地区金融安全,加快边境金融现代化发展的步伐。[16]
(三)加强边境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
推动实现边境地区现代化需与国家重大发展方略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7]边境地区作为特殊地区类型之一,在资源禀赋、市场条件、产业发展方面与内地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为突出。当前,坚定不移地推动边境地区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步调一致,积极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举全党全国之力,促进边境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次,依据边境地区类型的划分,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东北边境地区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以东北亚开放合作为重点,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寻求以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强化对国家现代化战略支撑作用的突破路径;北部边境地区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快车道,进一步打通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贸文化交流通道;西北边境地区应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保障国家的能源需求,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西部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战略重点在于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西南边境地区应加大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效应,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打开环印度洋地区陆海发展新通道。
(四)推动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于边境地区而言,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现代化发展紧密相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边境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从实践层面上看,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的风险主要包括内生型与输入型两类,内生型主要包括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输入型主要包括外籍人员流动与跨境犯罪。[18]将边境地区风险类型与地理空间范围叠置可以发现,我国北部与东北部边境地区安全形势较为稳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主要集中于西部与西南部边境地区,风险类型以民族分裂势力与跨境犯罪为主。
基于上述的不安全因素,本文研究认为,推动边境地区安全发展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有助于强化
设,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环境,按照“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卫生条件、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就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的要求,提升边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但留住人远不是促进边境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其重点在于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边境地区现代化的建设。边境地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要更多地关注人才的职业发展,做到事业留人,让更多的人看得到希望,感觉到奔头,由此才能扎根工作,发挥效用,服务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二)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加快构建沿边地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边境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边境地区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有重大作为,就需找准边境地区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其一是立足于区域发展的特色,实现创新发展。边境地区要着重依托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发挥好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同时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积极推动跨境经贸文化交流,探索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其二是要重点发挥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政策优势,优化顶层设计,促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大原有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展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根据部分地区特殊性,创新管理方式。其三是要加大跨境金融支持,优化金融合作制度。目前边境地区跨境金融交易存在渠道不通畅、缺乏监管的缺陷,导致金融合作效率低、交易成本高。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稳步推进边境地区金融体系改革,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创新金融交易方式,加强跨境金融监管,进而维护边境地区金融安全,加快边境金融现代化发展的步伐。[16]
(三)加强边境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
推动实现边境地区现代化需与国家重大发展方略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7]边境地区作为特殊地区类型之一,在资源禀赋、市场条件、产业发展方面与内地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为突出。当前,坚定不移地推动边境地区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步调一致,积极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举全党全国之力,促进边境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次,依据边境地区类型的划分,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东北边境地区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以东北亚开放合作为重点,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寻求以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强化对国家现代化战略支撑作用的突破路径;北部边境地区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快车道,进一步打通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贸文化交流通道;西北边境地区应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保障国家的能源需求,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西部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战略重点在于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西南边境地区应加大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效应,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打开环印度洋地区陆海发展新通道。
(四)推动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于边境地区而言,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现代化发展紧密相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边境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从实践层面上看,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的风险主要包括内生型与输入型两类,内生型主要包括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输入型主要包括外籍人员流动与跨境犯罪。[18]将边境地区风险类型与地理空间范围叠置可以发现,我国北部与东北部边境地区安全形势较为稳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主要集中于西部与西南部边境地区,风险类型以民族分裂势力与跨境犯罪为主。
基于上述的不安全因素,本文研究认为,推动边境地区安全发展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有助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