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4版
建设性新闻理念赋能新闻舆论引导的实践路径研究
史惠斌 王冠英
    自媒体和社交化媒体信息传播场域中,流量爆款成为新闻生产者追逐的目标。

◎2023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及传播力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NSK〔ZC〕23-196)
◎2023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服务海南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3ZD-51)
◎2023年度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向与应对:ChatGPT时代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jyj2023012ZD)
  源自欧美新闻业界的建设性新闻,以其融入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感,重构公众对社会的认知,与我国新闻舆论引导中的正面报道、弘扬主旋律的导向相耦合。提升我国新闻舆论引导的实践路径需要立足本土,结合本属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科学有序的引导方式。以“好新闻”的正面社会心态纠偏“负面偏向”的破坏性,以“好方案”的积极新闻来治理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以建设性新闻的“积极元素”重建、提振、赋能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形成公众舆论场和媒体舆论场的和谐与共鸣。

  媒介技术赋能下传统媒体去中心化,自媒体和社交化媒体信息传播场域中,流量爆款成为新闻生产者追逐的目标,以“流量”为目标的新闻生产背后往往蕴藏着资本逐利的逻辑。“审丑”与“审美”混为一谈、“以丑为美”“负面消息满天飞”“奇葩惊悚内容”曾一度成为社交化媒体和自媒体吸引流量的手段和方式,失去“把关人”的舆论引导容易陷入无规则的引导盲区。媒介化社会治理在媒体公信力下滑和舆论引导能力式微范式下渐行渐远。创新新闻舆论引导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设性要求。在现代化日益发展、全球化进一步融合的现实背景下,源自欧美新闻业界的建设性新闻以其融入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感为公众赋能,重构公众对社会的认知,以“好方案”解决世界面临的难题,以“激励感”提振公众建设,有效引导公众,为我国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建设性新闻理念与我国新闻舆论引导目标耦合
  (一)建设性新闻溯源
  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可溯源于2008年,建设性新闻源自丹麦,推崇于北欧。丹麦记者Ulrik Haagerup(哈格鲁普)首次将“建设性新闻”(Konstruktive nyheder)这一术语写入报纸专栏而带入到人们的视野中,随后,同样有着记者经历的Cathrine Gyldensted(凯瑟琳·吉登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