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新媒体+非遗”视域下新疆刺绣传播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兴趣”为核心,展现疆绣非遗的时代风采,实现经济效益转化。
  (二)加强培训,招贤纳士
  人才是乡村非遗传承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乡村疆绣传承发展,以人才资本活化乡村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发扬传承以培训研究、研培项目等形式积淀的成果。首先,鼓励非遗工坊、人才创业就业基地等专业机构的建立,为疆绣产业输送各类人才。深化疆绣产业与高校、企业等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高学历人才投身疆绣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政策引领鼓励新媒体运营企业入驻,依托专业运营模式,通过直播、线上店铺、视频剪辑等宣传推广疆绣。其次,完善人才回流和引进机制。既要重视返乡人才安置,又要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优势,尤其是“新乡绅”的重要作用。通过机制完善吸引外资建厂和优秀人才回流。做好乡村非遗人才服务疆绣产业,并从技法传承、管理服务、媒体运营、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
  (三)深知其本,守正创新
  提高疆绣市场认可度的关键在于与时代生活密切联结,确保其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中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疆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构成,非遗文化源于民间,也存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想要实现其更好发展,就要多走进民间,多融入当下生活。首先,立足疆绣文化符号的传承谱系与田野调查并重,知其来处才能设计好它的去处。其次,要既深知其本,又结合时代语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新媒体工具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呈现的内容中讲好疆绣背后故事,通过艺术植入、现代文创,让古老的非遗以更加时尚的方式打开、更加轻松的方式表达,融入旅游、融入课堂、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文创产品,在非遗从文化价值转化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找到当下复活、经济变现的市场空间。[8]尤其是将其与旅游更好结合,将非遗文创、非遗体验、非遗购物做成营销最突出的卖点,[9]开发个性化、特色化、年轻化的疆绣产品。[10]
   结 语
  文化是民族的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11]纽带。 在我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种艺术形式都隐藏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疆绣作为一种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蕴藏着丰富而且绵长的思想感情,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疆绣技法的传播和发展不可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发掘创新、发扬光大,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姜雨婷:《浅析“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中国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为例》,载《新疆艺术(汉文)》,2022(04):115-120页。
  [2]焦静、李群:《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传承与发展》,载《艺术研究》,2021(04):135-137页。
  [3]解伟洋:《由传统工艺到文化产业——以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产业化模式构建为例》,载《艺术教育》,2019(04):268-269页。
  [4]叶静侠、王敏:《论新疆哈萨克族手工刺绣的创新发展策略》,载《新疆艺术(汉文)》,2018(06):107-112页。
  [5]赖文蕾、刘畅、陈晓宇等:《中国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载《服饰导刊》,2022,11(03):45-71页。
  [6]孙方姣、李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载《服饰导刊》,2019,8(03):8-13页。
  [7]杨紫微、恩卡尔·托力肯、王敏:《新疆刺绣手工艺发展研究——以新疆大学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培训经验为例》,载《新疆艺术(汉文)》,2019(03):114-121页。
  [8]刘徽:《新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载《新疆社科论坛》,2022(03):100-106页。
  [9]陈想想:《锡伯族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20。
  [10]毛艳艳:《文旅融合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新疆巴州为例》,新疆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21。
  [11]李菁:《民族器乐传播的现实意义研究》,载《戏剧之家》,2019(10):242页。
  [12]覃代伦:《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保护与传承》,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04):74-81页。
  作者简介
  文 青 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民族文艺学与文创产业
  冯啸林 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经济
  马伟达 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