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0版
广西旅游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研究
田冬雨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KY0691)
◎2023年度梧州学院校级科研青年项目“旅游民宿助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及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C020)
  大众旅游快速崛起,人们对文旅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发展应是协同共进关系,而旅游民宿因其特殊的发展形式,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有效融合发展。基于文旅融合发展视域,分析旅游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关系,认为旅游民宿可以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能丰富旅游民宿文化内涵,并结合广西旅游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二者互动发展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引作用。从新质生产力基本逻辑出发,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文旅产业而言,新质生产力可以提升文旅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文旅产品和文旅业态的创新,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广西旅游民宿发展势头强劲,民宿发展也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民宿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促共进、协同发展,将极大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关系
  (一)旅游民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实践中涌现出多样化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发展,积淀形成非遗“两创”的中国经验,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了中国智慧。[1]旅游民宿作为旅游业中一种新兴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业态,可以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发展。旅游民宿的建立主要依托当地民居建筑,同时提供体验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功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属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且许多特色民居的建筑技艺本身就是非遗文化。民宿这种特殊的发展形式为非遗的活化传承提供了相应场景,包括非遗技艺的展示与体验活动、非遗产品的展示与售卖等均可以在民宿场景中进行。同时,“非遗+民宿”发展模式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文旅产品。文化遗产的“旅游式活化”就是将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而又不影响其保护传承,从而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民宿文化内涵
  非遗与旅游共生互促,不仅促进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产品,实现非遗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当前,旅游民宿发展正经历转型升级过程,粗放型发展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随着民宿同质化问题的不断凸显,提升民宿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旅游民宿提升文化内涵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从非遗空间分布来看,乡村非遗的数量类型丰富,旅游民宿也多位于乡村地区,在地域层面二者可以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从非遗发展形态来看,非遗技艺展示、非遗产品生产、非遗传承人培育等均可以同民宿有效融合,这种文化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关注民宿、选择民宿,在丰富旅游民宿文化内容的同时,助力民宿可持续发展。旅游民宿作为旅游产业中全新的一种发展业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可以融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