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8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陕西文艺新价值路径探析
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美”是文艺作品的核心要素,是衡量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华美学精神博大精深,沉淀着深厚而细腻的生命感悟和含蓄又豪放的表达形式,诞生了托物言志、情理交融、形神兼备、化象为境等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意象。
  将目光落定在陕西,眼中所见的“昆明池”“大明宫”“楼观台”“大雁塔”“终南”“太华”“太白”“泾渭”“灞桥”……这些在中华美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穿越时空影响力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都凝结着极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思想高度的中华美学精神,是陕西文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近年来,陕西文艺在展示中华美学这一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了《无界·长安》等取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萃拾陕西文化元素、聚合前沿科技手段的文艺作品,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良好反馈。在新时代陕西文艺创作中,我们更应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华审美取向为本位,提炼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从形式到内容,都充分表达出中华美学特色,给受众以直观的“美”的感受,为在美学维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贡献,取得应有成就。
  (三)中华经典应当成为陕西文艺的创作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文艺经典,是新时代陕西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诗经》中《皇矣》《公刘》《生民》《大明》《绵》《蒹葭》《无衣》等端雅厚重、动人心弦、描摹周风秦骨的动人诗篇,汉赋中“天子游猎”“平乐歌舞”“阅兵盛典”“昆明游湖”等故事性强、情感丰富的恢宏场景,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笔下辉煌灿烂、风流无匹、引人遐想的盛唐长安,老子潜心著录的传世经典《道德经》、司马迁以如椽巨笔写就的皇皇巨著《史记》等等,这些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学、历史和艺术经典正成为新时代陕西文艺不断焕发生机的源头活水。
  事实上,陕西文艺吸收中华经典,去粗取精、守正创新的努力从未停止。2024年3月,西安交响乐团创排的大型交响合唱《道德经》在西安音乐厅首演,两千多年前的哲学作品首次以“交响乐+独唱+合唱”的形式呈现。演出以音乐的起承转合,融合原著的音韵修辞之美,带领观众沉浸于老子的哲学天地和精神世界。2024年8月,由陕文投集团倾力打造的全国首个超大型秦文化主题演艺《赳赳大秦》亮相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演出,在长200米的空间内上演跨越两千年的故事,以舞台技术和亦真亦幻的舞美场景,再现秦人奋斗、秦国崛起、华夏统一的历史画卷。同在2024年8月,第一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大火,使其中穿插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在海内外各大线上平台迅速传播,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欣赏、学习陕北说书的热潮,这一传统的陕北曲艺借助最先进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为网络游戏增添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特色,也实现了自身的破圈传播。
   小 结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陕西文艺赋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第二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必要举措。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落到实处,就必须在文艺创作与研究中重视对各门类文艺经典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将其文化特色、民族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与当代陕西的文艺精神和创作实际相结合,使之呈现出一种充满当代陕西特色的创新性理解和创造性转化。唯其如此,才能在赓续历史文脉、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谱写新时代陕西文艺的华章,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创新添砖加瓦,更好建设和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只有这样,陕西的文艺事业才能真正从整体上进一步增强文化主体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从更为深刻的文化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总的指引,努力绘就百花齐放的新时代陕西文艺新图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载《文艺报》,2014-10-17(001)。
  [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06-03(001)。
  [4]《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4-24(00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曹祎黎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陕西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