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9版
论新时代“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仝筱菲
  陕西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全省力量建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陕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其中,“陕北民歌”既是重要文化品牌,亦是知名文艺品牌,新时代“陕北民歌”品牌建设发展成绩斐然,本文在建设现状、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以法规制度为“陕北民歌”保驾护航;二是以多元融合令“陕北民歌”百花齐放;三是以上品佳作为“陕北民歌”新增经典;四是以数字技术令“陕北民歌”恒久典藏;五是以陕北方言为“陕北民歌”锦上添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陕西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全省力量建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陕北民歌”等品牌。其中,“陕北民歌”既是重要的文化品牌,亦是知名的文艺品牌,新时代“陕北民歌”建设发展收效颇丰。
  新时代“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一是发挥“陕北民歌”文化政策引导作用。十余年间,陕西省着力推进“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分别从法规制度、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布局措施等多方面对“陕北民歌”健康发展加以科学指导与有效保障。2014年发布实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确保“陕北民歌”在内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有序建设,稳健发展。2015年推动落实“2015中国陕北民歌传承与创新工程”,旨在以普查调研传续民歌事业,以持续发展书写民歌新貌。2023年组织召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同年印发实施《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2024年公开发布《陕西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体现着建设“陕北民歌”文化品牌的时代意义与文艺价值。
  二是落实“陕北民歌”非遗品牌保护机制。近二十年间,陕西省坚持致力于“陕北民歌”非遗品牌保护工作,主要从保护民歌项目、倡导代际相传、增强品牌实力、拓展品牌流量等方面实现规范化保护与连续性建设。“陕北民歌”非遗规范化保护落实较早、规格较高,其于2007年入选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Ⅰ-5),并于次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Ⅱ-73)。“陕北民歌”非遗传承人队伍整体较强、水平较高,诸多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王向荣、贺玉堂为“陕北民歌”国家级传承人。
  三是鼓励“陕北民歌”歌词歌曲出版发表。许多年来,陕西省关注“陕北民歌”词曲出版发表工作,基本围绕原有民歌与新作民歌展开,包括原有民歌全辑选辑、新作民歌发表出版等。“陕北民歌”统摄类书籍视野宏阔、领域全面、文献扎实,极具存藏、流传、研究价值。此类书籍如《延安文艺档案》《陕北民歌版本系览》《陕北民歌大典》等。“陕北民歌”选编类书籍有所侧重、特点突出、可堪代表,具备科普、传播、学习价值。该类书籍有《永远的信天游——精选陕北民歌108首》《陕北经典民歌(汉俄对照)》《陕北民歌300首——找回祖先的声音》《陕北民歌精选》等。“陕北民歌”新作类词曲展现时代、描绘风采、记录生活,具有传唱、交流、文艺价值。这类书籍如《歌满黄土地——原创信天游音乐作品精选》《陕北艳阳秋——马政川原创歌曲精选》等。此外,新作民歌《陕北绿了百姓笑了》入围“中宣部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
  四是增强“陕北民歌”现场演艺实力名气。十余年来,陕西省全力扶持“陕北民歌”现场综合演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