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5版
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研究
种信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顺畅交流,赢得和谐的人际环境,并借助各种文字载体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多地掌握文化知识和当代科学技术。还要做好推普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活动的有效衔接,把推普纳入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中,纳入乡村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通过上述措施使村民普通话水平得到巩固与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对于陕西省的城市地区来说,目前陕西省城市普通话普及率相对较高,今后推普的主要任务是质量的提升,应继续按照省教育厅、省语委办制定的有关文件要求,以国家机关人员、学校师生、新闻媒体工作者和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等为普通话提升重点对象,在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上下功夫,切实把普通话作为上述各类人员的职业语言、工作语言,甚至日常生活语言,带动和影响整个城市市民都说普通话。学者李宇明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是具有熟练使用口语、一般书面语和典雅书面语的‘三语体’能力”。[8]提升城市各类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除了提升口语能力外,还应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及表达能力,应加强城市职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的培训,增强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每个职工具有自觉辨别和抵制网络中不规范、不文明用语的能力,不断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最后,在数字化时代,语言文字数字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以数字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效率变革,加强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效率,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的新赛道,努力实现全省2025年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高于85%的目标。
  (二)关注方言保护传承,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全国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今天,方言保护传承同样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共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保护开发语言资源,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武汉大学教授赫琳指出,当前我国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的发展阶段,应当逐步将其转变为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多语能力提升,以拓展脱贫群体的个人发展空间。这里的多语能力“主要包括母语/母方言能力、国家通用语(普通话)能力、必要的地方通用语和邻近语言能力等”。[9]郭龙生曾经提出:“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让大家在各自方言之外,再掌握一种用途更为广泛的通用语言,以利于学习和工作。”[10]因此,大力推普的同时应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树立全面科学的语言发展观,公民能够认识到推普与说方言并不矛盾,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不是放弃方言母语的使用和传承。
  方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赋予人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一些民间场所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有些民歌、戏剧中使用方言往往还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方言能力本是母语能力,主要是在幼儿时期从母亲、家庭和社会群体中自然习得,除专家或方言爱好者专门学习研究外,对于大多数人群,不需要开展专门的学校教育,而是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就可以自然表达和传承。前不久,有学者调查西安当地人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方言语码转换的影响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认为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陕西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普通话与方言是构成和谐语言生活、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11]近日,有媒体面向全国近千名高校大学生就方言话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11%被调查者会说方言,76.20%受访大学生愿意主动传播家乡方言”。[12]这些调查事实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方言传承后继无人”的认知。因此,陕西省除了继续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陕西方言的调查保护外,应在青年学生充分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方言传承的活动,引导广大民众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正确理解方言存在的价值,使陕西方言文化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得以进一步的延续和传承。
  (三)优化外语教育结构,提升陕西公民多语种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是构成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国民不仅需要具有以英语为代表的国际通用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多语种外语能力。李宇明指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有20多种,我国要获取世界先进知识、参与世界治理,至少需要具备使用20多种语言的能力。”[13]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在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