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密码
沙漠水城中卫
奇迹,打破了‘沙进人退’的困局。”唐希明说,一切都是因为1954年要修建的包兰铁路。
中卫的地理位置很特别,是黄河由山入川后流经的第一站。祁连山和贺兰山在这里交会,西北两面被腾格里沙漠包围,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沙漠占总面积的22.7%。有史可考,元代始中卫就受沙漠侵蚀,东南延伸堆积为大沙丘,名万斛堆;明初,风沙至黄河北岸临水堆积为百米高大沙丘,名曰鸣沙山。大沙丘皆指今日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
1950年代初的中卫县城已被黄沙包围。新规划修建的包兰铁路有55公里在中卫境内,而且六次穿越腾格里沙漠,其中42公里还要翻越高130米,含水量不到3%,植物覆盖率仅有1%的沙坡头。彼时作为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修建尚无成功先例可借鉴。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沙坡头成立了沙漠研究试验站,“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来研究如何防沙固沙,保证包兰铁路的畅通。”唐希明说:“当时前苏联有位专家曾研究过方格治沙法,不过他是用芦苇来做大方格。我们第一代治沙人就借鉴了这位专家的方法。”1956年,全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成立。在中国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试用麦草、柳条、芦苇、芨芨草、卵石、黏土、石膏、栅栏等在流沙上扎了菱形的、圆形的、方形的、长方形等等各式各样的方格作沙障。方格的大小到底多大合适?唐希明边比划边说道:“通过各种尺寸大小的方格,从原理到实践进行了几年的试验后,最终发现1米×1米的低立式格状麦草沙障效果最佳,成本也相对较低。”几年的试验终于让沙坡头的流沙开始止步,俗称的麦草方格固沙法由此诞生。
“寸草遮丈风”,唐希明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解释了这种固法步骤与原理:“就是将麦草扎进预留的方格中,留一半麦草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固地竖立在沙地上。根据大风扬沙的弧线原理,方格四周的麦草正好可以阻挡沙子对方格内的入侵,这样,就能保证方格内植物的顺利成长。”从此,沙坡头有了一道景观,一张张编织在地面小网格组成的金色大网,让曾经四处流动的黄沙慢慢固定下来。“沙子固定下来,才能开始播撒草种,然后再栽种灌木。”
如今,沙坡头的流沙被固定下来后,腾格里沙漠在中卫变得温顺且散发出异样的美。市政府驻地叫沙坡头区,市区环城主干道叫沙坡头大道,沙坡头景区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名字成了地方经济的招牌,滋养众生。曾经被唐希明一样的当地人认为是百害而无一用的沙漠,现在内力却如黄河水一样深远绵长。
来沙坡头黄河区旅游的游客都能看到包兰铁路铁轨旁的“麦草方格”党员教育基地。可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中卫诞生的如今看起来貌似很简单的麦草方格固沙方法,却是中国为全世界治理荒漠化贡献出的最早最佳的防沙固沙智慧。
当然,麦草方格固沙是为铁路拉起防沙屏障,但对抗流沙,仅靠这种单一方式还不够。从1950年到1985年,经过两代治沙人不断探索,包兰铁路经过中卫时,两侧开始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避免因铁路轮毂摩擦铁轨产生的火星对植物造成威胁;通过引种试验,在麦草方格内引种栽植适合沙漠生长的沙生植物,建立草障植物带;在体系外围的原始沙漠丘间低地,扎设麦草沙障,建立封沙育草带等等。唐希明细细介绍了由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
1977年8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全球沙漠化会议,听完中方代表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后,会场长时间报以热烈掌声。外国专家们赞叹:这么大面积的流沙被固
奇迹,打破了‘沙进人退’的困局。”唐希明说,一切都是因为1954年要修建的包兰铁路。
中卫的地理位置很特别,是黄河由山入川后流经的第一站。祁连山和贺兰山在这里交会,西北两面被腾格里沙漠包围,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沙漠占总面积的22.7%。有史可考,元代始中卫就受沙漠侵蚀,东南延伸堆积为大沙丘,名万斛堆;明初,风沙至黄河北岸临水堆积为百米高大沙丘,名曰鸣沙山。大沙丘皆指今日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
1950年代初的中卫县城已被黄沙包围。新规划修建的包兰铁路有55公里在中卫境内,而且六次穿越腾格里沙漠,其中42公里还要翻越高130米,含水量不到3%,植物覆盖率仅有1%的沙坡头。彼时作为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修建尚无成功先例可借鉴。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沙坡头成立了沙漠研究试验站,“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来研究如何防沙固沙,保证包兰铁路的畅通。”唐希明说:“当时前苏联有位专家曾研究过方格治沙法,不过他是用芦苇来做大方格。我们第一代治沙人就借鉴了这位专家的方法。”1956年,全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成立。在中国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试用麦草、柳条、芦苇、芨芨草、卵石、黏土、石膏、栅栏等在流沙上扎了菱形的、圆形的、方形的、长方形等等各式各样的方格作沙障。方格的大小到底多大合适?唐希明边比划边说道:“通过各种尺寸大小的方格,从原理到实践进行了几年的试验后,最终发现1米×1米的低立式格状麦草沙障效果最佳,成本也相对较低。”几年的试验终于让沙坡头的流沙开始止步,俗称的麦草方格固沙法由此诞生。
“寸草遮丈风”,唐希明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解释了这种固法步骤与原理:“就是将麦草扎进预留的方格中,留一半麦草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固地竖立在沙地上。根据大风扬沙的弧线原理,方格四周的麦草正好可以阻挡沙子对方格内的入侵,这样,就能保证方格内植物的顺利成长。”从此,沙坡头有了一道景观,一张张编织在地面小网格组成的金色大网,让曾经四处流动的黄沙慢慢固定下来。“沙子固定下来,才能开始播撒草种,然后再栽种灌木。”
如今,沙坡头的流沙被固定下来后,腾格里沙漠在中卫变得温顺且散发出异样的美。市政府驻地叫沙坡头区,市区环城主干道叫沙坡头大道,沙坡头景区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名字成了地方经济的招牌,滋养众生。曾经被唐希明一样的当地人认为是百害而无一用的沙漠,现在内力却如黄河水一样深远绵长。
来沙坡头黄河区旅游的游客都能看到包兰铁路铁轨旁的“麦草方格”党员教育基地。可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中卫诞生的如今看起来貌似很简单的麦草方格固沙方法,却是中国为全世界治理荒漠化贡献出的最早最佳的防沙固沙智慧。
当然,麦草方格固沙是为铁路拉起防沙屏障,但对抗流沙,仅靠这种单一方式还不够。从1950年到1985年,经过两代治沙人不断探索,包兰铁路经过中卫时,两侧开始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避免因铁路轮毂摩擦铁轨产生的火星对植物造成威胁;通过引种试验,在麦草方格内引种栽植适合沙漠生长的沙生植物,建立草障植物带;在体系外围的原始沙漠丘间低地,扎设麦草沙障,建立封沙育草带等等。唐希明细细介绍了由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
1977年8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全球沙漠化会议,听完中方代表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后,会场长时间报以热烈掌声。外国专家们赞叹:这么大面积的流沙被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