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9版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的推广应用。
  三是要在自治区层面培养和引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针对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领域既懂生态保护又精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专业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将成果和服务集中向内蒙古黄河流域输出。
  四是要推广绿色技术与可持续产业模式。发展可再生能源、生态农牧业和循环经济等可持续产业模式,加强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三)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提供持续发展保障
  一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体系。政策应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涵盖生态补偿、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同时,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二是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以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态保护的可持续。
  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保障。加快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明确各方责任。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维护生态环境的法律秩序。
  (四)建立协作联动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黄河流域内各省区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有着密切联系。内蒙古应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跨省区的生态保护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生态保护政策、技术推广及项目实施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生态挑战。
  二是加强政策协同与发展规划。从黄河流域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内蒙古应与其他省区加强政策协同,推动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共同研究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是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合作机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着力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开发生态友好的产业项目,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生态保护。这不仅能提升区域整体经济水平,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结 语
  内蒙古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展望未来,内蒙古在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完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将助力于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载《改革》,2019(11):33-39页。
  [2]任保平、张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载《改革》,2019(10):26-34页。
  [3]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载《改革》,2020(1):76-86页。
  [4]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载《人民黄河》,2019(11):1-6+16页。
  [5]周占邦、左忠、姜黎等:《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与治理对策》,载《防护林科技》,2024(5):75-78页。
  [6]杨臣华:《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载《北方经济》,2019(10):17-20页。
  [7]冯琰玮、甄江红:《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载《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10):129-138页。
  [8]辛倬语、马晓军:《内蒙古沿黄“几字弯”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载《新西部》,2020(16):50-53页。
  [9]范纪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载《中国改革报》,2024-09-22(003)。
  [10]黄永旭:《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标准互认 沿线城市迎来发展新机遇》,载《中国经营报》,2023-11-06(B10)。
  作者简介
  辛倬语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