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2版
“模因”出海:中国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表1 TikTok用户对“科目三”模因评论的LDA主题分析

    图4TikTok用户对“科目三”评论的词云图

    图5TikTok用户对“科目三”评论的情感分析

  2、用户评论主题和关键词分析
  基于LDA主题模型,对爬取的24966条评论,共计263154字数的评论数据全部译为中文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3个主要评论主题,分别为主题1:对模因核心要素的关注;主题2:对模因模仿者“人”的要素关注;主题3:对模因文化来源的关注。对于每个主题,研究选取其中概率较高、表意清晰的5个核心特征词语来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
  基于表1可知,TikTok用户对“科目三”模因评论的首要关注点为模因自身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占总评论的44.09%。如一位韩国用户关注到“科目三”舞蹈的“摇花手动作”,称“用手跳舞真是太神奇了”;此外,众多用户评论“科目三”为“很棒的舞蹈”“可爱的舞蹈”,并表示想要加入模仿。
  同时,“科目三”模因的模仿创作“人”亦为用户评论关注重点,此类主题占比29.72%。例如,不少用户评论称“科目三”的创作者群体是“有活力的年轻人,令人羡慕”。研究者结合表1并观察相关视频数据发现,“高颜值”、人气网红、专业团队创作者的参与更易引发用户对模因的评论与关注。例如,TikTok平台上许多来自越南的“颜值人气”博主参与“科目三”模仿,获得可观点赞和评论数,评论区多为“美女”“可爱”等积极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占比26.19%的评论关注到“科目三”模因的文化来源,即与中国相关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由于许多TikTok用户搬运抖音平台的“科目三”短视频内容,使许多TikTok用户关注到视频中的“中国元素”,如用户发表的“中国的幼儿园很豪华”“中国歌的词曲很优美”等评论。一些用户还通过“科目三”模因的爆红上升至对中国的评价,如“佩服中国人,他们很好”“为中国兄弟软实力鼓掌”等。
  为了更方便直观地展现TikTok用户对“科目三”的感知,了解用户评论的关注焦点,研究者借助Python中的WordCloud库生成用户评论数据的词云图(见图4)。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TikTok用户对“科目三”评论的聚焦点在于该模因的“舞蹈”“人物”要素以及对模因的赞美性评价。
  3、用户评论的情感分析
  本研究选取Python功能库为每条评论分配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情感评分。接近1的评分表示积极的情感,接近0的评分则对应消极的情感。在本研究中,接近1的评分意味着对“科目三”模因持积极态度,接近0.5的评分表示较为中性的态度,而接近0的评分则表示消极态度。对全部的24966条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后,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TikTok用户对“科目三”的评论情绪分布呈现出相对集中趋势。横坐标显示的情感值从0-1。大量评论集中在情感值0.5-1的区间内,揭示出TikTok用户对“科目三”短视频模因持中性偏消极的情绪。在情感值增加的过程中,评论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TikTok用户对“科目三”短视频模因持相对积极的态度。
  基于对TikTok“科目三”网络模因的用户评论分析可知,模因的核心要素是吸引用户的关键,高质量、具有文化特色的模因核心内容能够引发用户的评论和模仿。海量用户的参与不仅能推动模因的进一步扩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