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建构
意愿的前置因素,主要由各类外部环境所决定;内部因素是学术创业者由于自身能力性格或面临情况的不同,从而对待学术创业态度不同的因素。高校教师的学术创业意愿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意愿会进一步作用到教师的学术创业行为,进而影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外部影响因素
学术创业意愿外部影响因素指高校教师从个体外部获得的,促进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资源和条件,对学术创业意愿有着直接作用。本文将既有文献测度过的影响因素按研究层次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类,具体包括政府政策环境、高校制度文化、技术转移机构与技术经理人、外部压力与社会关系。
(一)宏观层面:制度环境和政府政策
在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宏观层面影响因素中,制度环境和政府政策是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制度环境,包含规制、规范和认知环境的变化,规制环境是指法律规章制度等硬规则,规范环境囊括社会风俗价值观或道德准则等软规则,认知环境是学术创业者的认知随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三个维度构成的制度环境因素对教师学术创业意愿产生影响。[5]政府政策主要是制定多种类型的政策措施以及激励性的政策手段来影响教师学术创业意愿,[6]如创业资金保障政策、创业孵化器政策与创业培训政策等,为教师提供创业原始资金、服务技术平台与创业知识技能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政策对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政策支持仅在提升教师创业意愿过程中发挥了有限的调节作用。[7]
(二)中观层面:高校制度文化与技术转移机构服务
在中观层面,高校的制度、文化与技术转移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影响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高校制度一般规定教师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与流程,明确教师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创办公司的收益分配比例,使得高校教师创办企业的行为进一步合规化。[8]高校创业型组织文化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使得学术创业氛围在高校更加浓厚;但也有部分学校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创办企业,身份认同差异的认知冲突使得学术创业思想在某些高校显得更加保守。[9]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是学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发展下演化出多种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学科技园、国家科研院所、技术研究院与新型研发机构等。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与科技园孵化器能为学术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办公产地、投融资服务等一般服务,贯通了“产、学、研、用”的全流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学术创业意愿。[10]此外,技术经理人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人才,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环节的相关工作,技术经理人通过实施TMOS流程,挖掘筛选有转化价值与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并通过不断的赋能与推广,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与专利成果得以产业化。[11]
(三)微观层面:外部压力与社会关系
在微观层面,外部压力和社会关系是影响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重要因素。外部压力源自两方面:一是来自榜样、同事、朋友等同辈的参考效应而产生的压力,也可将之称为主观规范,这种参考效应能为高校教师带来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规范压力,也会对教师产生创业精神的强化,从而提升教师创业的可能性。[12]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庭环境能影响教师的学术创业热情,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教师产生学术创业意愿的一个动因。[13]在社会关系中,大多学者基于实证分析方法,发现教师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能正向影响学术创业意愿,这种社会关系与个人社会地位正相关,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就越有能力联络更多的人脉资源来为创业企业服务,这一特点在企业初创时期更加明显。[14]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内部影响因素
学术创业意愿的内部影响因素源自学术创业者个体,包括自身主观认知、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知识技能等。本文将涉及的学术创业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因素、创业预期与自我评估三个层次,具体包含人力资本、个体性格特质、内部压力、结果预期、自我创业效能。
(一)个人素质能力
个人素质能力包括学术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个体性格特质两方面。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创业者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与观念经验,具体包括教师学术水平、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创业实践经验。[15]教师学术水平决定了教师的论文、知识产权及专利的数量质量,积累学术成果数量多的教师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16]个体性格特质是创业者气质的核心反映,有学者将学术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分为外向、主动性、冒险性与创新性,并对创新性和冒险性性格特质的教师进行过研究,发现对学术创业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17]
(二)创业面临的内部压力
教师在学术创业过程面临的内部压力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压力来自职务晋升和平时工作,可将这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外部影响因素
学术创业意愿外部影响因素指高校教师从个体外部获得的,促进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资源和条件,对学术创业意愿有着直接作用。本文将既有文献测度过的影响因素按研究层次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类,具体包括政府政策环境、高校制度文化、技术转移机构与技术经理人、外部压力与社会关系。
(一)宏观层面:制度环境和政府政策
在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宏观层面影响因素中,制度环境和政府政策是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制度环境,包含规制、规范和认知环境的变化,规制环境是指法律规章制度等硬规则,规范环境囊括社会风俗价值观或道德准则等软规则,认知环境是学术创业者的认知随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三个维度构成的制度环境因素对教师学术创业意愿产生影响。[5]政府政策主要是制定多种类型的政策措施以及激励性的政策手段来影响教师学术创业意愿,[6]如创业资金保障政策、创业孵化器政策与创业培训政策等,为教师提供创业原始资金、服务技术平台与创业知识技能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政策对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政策支持仅在提升教师创业意愿过程中发挥了有限的调节作用。[7]
(二)中观层面:高校制度文化与技术转移机构服务
在中观层面,高校的制度、文化与技术转移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影响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高校制度一般规定教师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与流程,明确教师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创办公司的收益分配比例,使得高校教师创办企业的行为进一步合规化。[8]高校创业型组织文化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使得学术创业氛围在高校更加浓厚;但也有部分学校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创办企业,身份认同差异的认知冲突使得学术创业思想在某些高校显得更加保守。[9]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是学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发展下演化出多种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学科技园、国家科研院所、技术研究院与新型研发机构等。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与科技园孵化器能为学术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办公产地、投融资服务等一般服务,贯通了“产、学、研、用”的全流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学术创业意愿。[10]此外,技术经理人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人才,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环节的相关工作,技术经理人通过实施TMOS流程,挖掘筛选有转化价值与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并通过不断的赋能与推广,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与专利成果得以产业化。[11]
(三)微观层面:外部压力与社会关系
在微观层面,外部压力和社会关系是影响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重要因素。外部压力源自两方面:一是来自榜样、同事、朋友等同辈的参考效应而产生的压力,也可将之称为主观规范,这种参考效应能为高校教师带来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规范压力,也会对教师产生创业精神的强化,从而提升教师创业的可能性。[12]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庭环境能影响教师的学术创业热情,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教师产生学术创业意愿的一个动因。[13]在社会关系中,大多学者基于实证分析方法,发现教师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能正向影响学术创业意愿,这种社会关系与个人社会地位正相关,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就越有能力联络更多的人脉资源来为创业企业服务,这一特点在企业初创时期更加明显。[14]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的内部影响因素
学术创业意愿的内部影响因素源自学术创业者个体,包括自身主观认知、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知识技能等。本文将涉及的学术创业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因素、创业预期与自我评估三个层次,具体包含人力资本、个体性格特质、内部压力、结果预期、自我创业效能。
(一)个人素质能力
个人素质能力包括学术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个体性格特质两方面。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创业者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与观念经验,具体包括教师学术水平、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创业实践经验。[15]教师学术水平决定了教师的论文、知识产权及专利的数量质量,积累学术成果数量多的教师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16]个体性格特质是创业者气质的核心反映,有学者将学术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分为外向、主动性、冒险性与创新性,并对创新性和冒险性性格特质的教师进行过研究,发现对学术创业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17]
(二)创业面临的内部压力
教师在学术创业过程面临的内部压力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压力来自职务晋升和平时工作,可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