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7版
法士特变速器:世界第一背后的慢功夫
    李锋在3万3厂房前留影

  法士特工匠李锋是工作室的领衔人,他正在把长桌上铺的图纸收卷起来。
  半透明的玻璃窗外面机床林立,机器轰鸣。

  法士特共有八个这样的劳模工匠工作室,扎根在各车间。
  李锋工作室团队核心成员有五人,他和张亚龙属于高级技师,还有三名普通技师:张守福、白英超、曹瑞。这也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技工师徒传承模式。
  墙上除了以法士特蓝为主色调的色块,还有时代特征鲜明的一些标语: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等。
  李锋是80后,法士特集团数控机床操作工、特级技师。2023年入选“陕西省首席技师”,是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在机器轰鸣的环境中,他养成了一种低沉讲述的习惯,似乎在这个分贝,他既能聆听到自己,也能聆听到机器轰鸣的奏鸣曲,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两个速度
  在法士特上班第一天,李锋就被生产线上的“速度”惊艳了。数控机床他并不陌生,但受制于学校和2008年以前南方小工厂打工的认知所限,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机床设备小,但移动很快。机床快速移动能达到一分钟60米。还没反应过来呢,唰——那刀已经到我跟前了。当时印象特深:哇,这机床能移动这么快!”
  那是2008年4月,法士特产能大爆发,重卡变速器领域连续第三年做到年销量世界第一,亟需在社会上招人。李锋在春节期间给法士特投了一份简历,后来在江苏打工的工厂里接到通知,回来面试。
  他记得当天公司门口拥挤着一大堆应聘者,念到谁的名字谁就进去面试。有好多人没来得及投简历,也前来碰碰运气。念到“李锋”,一下子进去了三个人。结果负责招聘的人说,“把身份证报一下”,自然就把另外两个李锋请出去了。“我的名字太大众化了。”李锋笑起来。他记得那个时候三万三厂房门口还是一片草地。
  一年后,李锋开始担任班组长。他慢慢发现自己更喜欢处理机加工现场的突发问题、参与新品试制、技术攻关之类的工作。这些层出不穷的技术问题充满挑战,迅速提升着他的专业技能。
  2016年,公司出台三五人才战略:要培养50位优秀工程师、50位管理人员、50名工匠。李锋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一批法士特工匠(当时评了10位)之一。
  他笑着阐述成绩背后的朴素道理:“当你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就在这个行业里认真去做,努力就会有成果。”
  法士特工匠带来一种微妙的转变,他开始更深入地融入车间融入自己的团队。他讲到这种转变:“刚开始没有那种融入感,我就是个兵,我把自己的事干好就行了。”责任加身后,慢慢有了那种情感的变化……
  “那时候我们开始承担技术攻关任务,活儿就摆在面前,所有人都等着,看你往前走不走。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就会去做技术拔高的事情。带着大家往前冲,有这种勇气了。”
  “如果你不在前面去引领他们,他们如何成长?所以你不能退缩,只能带着他们,朝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攀爬。”
  他从容自在地讲述,掌控着自己的音量、节奏、思维和情感。
  AGV自动运输车不时地从他背后的门外经过,发出机械感十足的乐音,他头也没回,“是的,它自己会走!”
  法士特工匠是李锋拿到的第一个荣誉。此后一发不可收。从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三秦工匠,到2023年入选的陕西省首席技师……李锋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顶级技能大师的速度,和企业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