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9版
氢燃料电池汽车:商用汽车的新赛道
稳定的氢源。韩城市焦炉煤气资源丰富,煤化工产业基础成熟,具备年产20亿立方米氢气的潜力。2020年,主要从事液化天然气生产的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旭强瑞)在年产10万吨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的基础上,建成了综合利用液化天然气余气制氢5000万立方米/年项目。旭强瑞还将富余氢气通过再加工提纯生产为高纯氢气,纯度达到99.999%。同步引入了年产1.5亿标方天然气裂解制氢项目,全市氢气总产能提升至2亿立方米。
  2022年,《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韩城-渭南-西安”城际氢能廊道。同年,韩城市建成陕西关中地区首座加氢站,并与维纳氢能、北京氢璞创能等企业合作制造氢燃料电池重卡,共交付45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用于龙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内短倒运输及陕北、山西等周边长途运输。
  2023年2月8日,维纳氢能与旭强瑞合作的“韩城-西安城际氢能重卡运输测试运营”正式启动。氢燃料电池重卡满载货物,清晨从韩城出发,途径京昆高速、榆蓝高速、连霍高速、西安绕城高速到达西咸新区维纳长庆加氢示范站加注氢气,将货物配送至咸阳市后返程,单程全长270公里,在当天室温近零度的低温环境下依旧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作业。
  如今,韩城的加氢站每天大约有50台车需要加氢,供不应求,维纳氢能计划在韩城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加氢站,设计加注量达10吨。“我们的选址距离氢源就是一墙之隔,氢通过管道传输,可以节省拉运的成本。”廖伟说,“氢气的储运是世界难题,目前主要运氢方式是气态长管拖车,成本极高,管道运输必须在氢源附近,难以大规模推广。”
  除了气态储氢,还有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两种方式,只是技术尚未实现商业化。液态储氢包含低温液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两种技术路线,只是受制于高昂的成本,目前两种技术路线仍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固态储氢是近年来的新亮点,时有技术突破,但其材料成本以及规模化应用条件仍未成熟,同样处于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
  “带动氢燃料汽车市场,最重要的是让氢车跑起来。”廖伟说。维纳氢能自我定位为氢能产业链上的运营商和服务商,是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为了将产业链闭环,维纳氢能自主研发维纳氢运系统,集氢站管理、氢车调度、驾驶员管理、运单管理、安全监管、碳追溯为一体的氢能运力平台,恰好解决了当前氢能运力管理普遍面临的运力调配不合理、车务管理繁复、运输数据难利用、氢车运营经验少的问题。
  维纳氢能希望,陕西能尽快出台加氢站的管理办法,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运营的政策能尽快落地,同时给予氢燃料电池汽车一些补贴。“我们积极做前面的事情,当国家政策的东风来了,我们陕西能承接住,共同把这个产业能做上去,那才是我们收获的季节。”廖伟说。
  “西部氢能之都”
  其实,整个陕西发展氢能最合适的地方是陕北,尤其是榆林市。首先,榆林有发达的煤化工业,为制备氢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次,榆林因煤炭运输需要,有超过十万辆重卡汽车在周边短途运输线路上,氢能源重卡在这里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为此,《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的另一条城际氢能廊道是“榆林-延安-西安”。
  榆林的目标是“打造西部氢能之都”。早在2020年,榆林便引进华秦新能源公司打造氢能产业园,布局装备制造、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利用的全产业链。2022年,由陕西延长石油、国家电网陕西新能源、陕煤集团、陕汽控股等企业共同出资的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公司落地榆林,注册资本22.8亿元,计划在榆林投资2800亿元,建成从制氢、储氢、加氢到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23年,榆林开始举办西部氢能博览会,先后获批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入围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氢能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期。今年8月14日,榆林市政府办印发《榆林市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修订)》,从八个方面对榆林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并明确榆林每年继续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其中对于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给予大力支持:“对一次性购置10辆(含)以上氢燃料电池货车,按照车辆购置金额的40%给予轻中小型货车、重型货车分别不超过每台30万元、60万元的补贴。对购置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按照车辆购置金额的4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80万元。对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不高于每公斤20元的加氢站,给予每公斤15元、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的运营补贴。”
  2023年4月,陕西首个氢能运营平台重卡短倒运力场景在榆林投运,该场景将以容纳1万辆氢能重卡为目标。预计到2026年,榆林将完成氢能运力运营平台的搭建,推广50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重点在榆林市开展短倒运输场景示范应用,在榆林市和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布局50-100座加氢站供应重卡运营的氢能消耗。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