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一极
陕重汽生产现场
陕重汽德龙产品
汽。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成功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5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轿车诞生,同年还试制出第一辆双排座红旗牌小轿车。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在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布局和建成了较早的汽车生产基地。
直到1968年,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的前身陕西汽车制造厂奠基兴建,陕西汽车工业才开始起步。据了解,陕西汽车制造厂最初是为国家生产军用卡车而建,该厂1970年建成,同年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SX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使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宣告结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陕西汽车制造厂与济南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等重型卡车主要生产厂家组成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先后加入联营公司的成员有山东、四川(包括重庆)、浙江、陕西、安徽、湖南、河北、河南等18家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汽车研究所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重卡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1983年,通过技术转让,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14-40吨级重型卡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总投资11.58亿元。由此开启了中国重卡的技术引进之路。济南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均被授权生产制造斯太尔卡车和车桥。
1985年,第一辆斯太尔重型卡车在陕西汽车制造厂下线,后来斯太尔重型卡车发展成了陕汽的奥龙系列。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易名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2000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一分为三,三个整车生产厂各自独立,济南汽车制造厂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陕西汽车制造厂与四川汽车制造厂归陕西和重庆地方管理,并分别组建了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据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介绍,2003年,陕汽引入德国曼公司F2000的驾驶室、底盘、悬挂、桥等技术,奠定了陕汽在重卡行业的地位。2004年6月,陕汽西安北郊基地开工建设。2005年底建成投产,陕汽从此开始了快速发展,当年产量1.5万辆,2006年3万辆,2007年6万辆,连年翻番,创下行业新纪录。2007年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3年,陕汽重卡销售量达到15.01万辆,仅次于中国重汽和一汽解放,成为中国第三大重卡品牌,市场份额超过16%。陕汽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98亿元到如今突破900亿元,年产从8.63万辆到突破20万辆。目前,陕汽拥有3.5万名员工,资产总额292亿元。
陕汽还是我国重型军用越野车的指定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陕汽军车连续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祝建军九十周年阅兵仪式,“延安”重型军用越野车屡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赞誉。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汽,提出“四新”战略,为陕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陕汽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掌握纯电动商用车核心技术,具备自主电驱系统开发能力。可以说,陕汽不仅是陕西汽车工业的摇篮,还培养了陕西第一批汽车工业人才和产业基础。
陕西重点整车企业发展历程不尽相同,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西安。二十多年来,比亚迪在西安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金融后市场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比亚迪20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12GWh动力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产项目三大重点项目
陕重汽德龙产品
汽。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成功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5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轿车诞生,同年还试制出第一辆双排座红旗牌小轿车。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在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布局和建成了较早的汽车生产基地。
直到1968年,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的前身陕西汽车制造厂奠基兴建,陕西汽车工业才开始起步。据了解,陕西汽车制造厂最初是为国家生产军用卡车而建,该厂1970年建成,同年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SX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使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宣告结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陕西汽车制造厂与济南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等重型卡车主要生产厂家组成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先后加入联营公司的成员有山东、四川(包括重庆)、浙江、陕西、安徽、湖南、河北、河南等18家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汽车研究所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重卡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1983年,通过技术转让,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14-40吨级重型卡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总投资11.58亿元。由此开启了中国重卡的技术引进之路。济南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均被授权生产制造斯太尔卡车和车桥。
1985年,第一辆斯太尔重型卡车在陕西汽车制造厂下线,后来斯太尔重型卡车发展成了陕汽的奥龙系列。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易名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2000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一分为三,三个整车生产厂各自独立,济南汽车制造厂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陕西汽车制造厂与四川汽车制造厂归陕西和重庆地方管理,并分别组建了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据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介绍,2003年,陕汽引入德国曼公司F2000的驾驶室、底盘、悬挂、桥等技术,奠定了陕汽在重卡行业的地位。2004年6月,陕汽西安北郊基地开工建设。2005年底建成投产,陕汽从此开始了快速发展,当年产量1.5万辆,2006年3万辆,2007年6万辆,连年翻番,创下行业新纪录。2007年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3年,陕汽重卡销售量达到15.01万辆,仅次于中国重汽和一汽解放,成为中国第三大重卡品牌,市场份额超过16%。陕汽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98亿元到如今突破900亿元,年产从8.63万辆到突破20万辆。目前,陕汽拥有3.5万名员工,资产总额292亿元。
陕汽还是我国重型军用越野车的指定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陕汽军车连续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祝建军九十周年阅兵仪式,“延安”重型军用越野车屡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赞誉。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汽,提出“四新”战略,为陕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陕汽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掌握纯电动商用车核心技术,具备自主电驱系统开发能力。可以说,陕汽不仅是陕西汽车工业的摇篮,还培养了陕西第一批汽车工业人才和产业基础。
陕西重点整车企业发展历程不尽相同,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西安。二十多年来,比亚迪在西安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金融后市场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比亚迪20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12GWh动力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产项目三大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