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
善。民众面临的社会不公平感、低幸福感、不安全感等主要来源于社会财富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收入悬殊使得民众不公平感和竞争感增强,幸福感获得感降低,导致部分民众的相对剥夺感上升,出现心态失衡问题。为消解不良社会情绪,“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0]必须加快公平正义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首先要健全社会公平分配制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改革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机制,优化税制改制,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减少间接税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慈善捐赠法律法规,创新慈善模式等方式实现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再一次分配。其次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挥好社会保障制度对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一方面要优化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制,实现社会保障的均衡充分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保障覆盖面,推进全民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最后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健康社会心态的精神支撑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心态的培育可以理解为社会心态的养成、教育和引导,即将不良的社会心态转变为良好的社会心态的过程。”[11]可见心态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心”上去,要荡涤社会不良心态,要有一个养心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对现实世界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和指导力,对社会成员体悟自身思想正义性和道义性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成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价值导向,必须强化其价值引领作用,壮大主流“舆论场”。一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这一线下场域,通过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身行为准则,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用正能量占领线上宣传阵地。要充分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宣传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
(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健康社会心态的心理根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又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培育健康社会心态,首先要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部分媒体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行文浮夸甘做“标题党”报道不实信息,一些民众误将其当作真实信息,容易产生恐慌和负面情绪,从而引发舆论危机,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一方面要加快搭建区、街道、社会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多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疏导民众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最后要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社会期待。引导民众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设定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社会期待,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20):4-8页。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07-22(01)。
[3]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4):117页。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22页。
[5][美]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9页。
[6]《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10-11页。
[7]王俊秀、张跃:《我国社会心态的新变化与应对——基于三年社会心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人民论坛》,2023(3):22-23页。
[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页。
[9]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人民日报》,2017-01-18(03)。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45页。
[11]俞国良、谢天:《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河北学刊》,2018(2):175-176页。
作者简介
何子恒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健康社会心态的精神支撑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心态的培育可以理解为社会心态的养成、教育和引导,即将不良的社会心态转变为良好的社会心态的过程。”[11]可见心态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心”上去,要荡涤社会不良心态,要有一个养心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对现实世界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和指导力,对社会成员体悟自身思想正义性和道义性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成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价值导向,必须强化其价值引领作用,壮大主流“舆论场”。一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这一线下场域,通过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身行为准则,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用正能量占领线上宣传阵地。要充分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宣传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
(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健康社会心态的心理根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又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培育健康社会心态,首先要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部分媒体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行文浮夸甘做“标题党”报道不实信息,一些民众误将其当作真实信息,容易产生恐慌和负面情绪,从而引发舆论危机,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一方面要加快搭建区、街道、社会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多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疏导民众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最后要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社会期待。引导民众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设定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社会期待,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20):4-8页。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07-22(01)。
[3]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4):117页。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22页。
[5][美]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9页。
[6]《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10-11页。
[7]王俊秀、张跃:《我国社会心态的新变化与应对——基于三年社会心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人民论坛》,2023(3):22-23页。
[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页。
[9]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人民日报》,2017-01-18(03)。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45页。
[11]俞国良、谢天:《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河北学刊》,2018(2):175-176页。
作者简介
何子恒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