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4版
文脉传承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及高度,使历史文化街区完美地融入现代化城市之中”。[13]最后,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和机制。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对非遗传承人政策激励措施,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才能更好地传下去。
  (二)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旅融合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需求,是实现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途径。第一,整合文化资源。对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物质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库。第二,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贵港市老城区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老街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可创新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在街区内增设VR体验馆,[14]打造沉浸式文旅业态。结合历史街区游览、文化体验活动、传统节庆活动等,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城市文化。第三,提升文旅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增强旅游安全保障、提供多语种的导览服务等,让游客有良好的文旅体验。第四,保护与开发并重。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
  (三)让历史说话,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遗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直观体现。通过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可以保存城市的历史记忆。第一,保护历史建筑、遗迹和文物,避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它们造成破坏。第二,挖掘历史故事。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通过挖掘和整理这些故事,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第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等。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持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四)政策引导与激励,提升社会参与度
  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推动,还要提高社会参与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样重要。第一,要制订政策引导与激励措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中。第二,加强宣传与推广。精心策划和包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或项目进行认证,增加其文化价值及市场吸引力,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提升知名度吸引游客和社会资本。第三,地产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地产开发,如改造旧建筑为文化体验店或研学基地等。
  参考文献
  [1][8]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是》,2024(8):5+11页。
  [2][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20:286、376页。
  [4]廖永林、崔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脉的阐释与创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3):24页。
  [5]家铉翁:《题中州诗集后》,见:李正民:《元好问研究论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55页。
  [6]张倩:《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21。
  [7]李佳霖:《名城30年艰辛路:一边保护,一边破坏》,《中国文化报》,2013-06-20(7)。
  [9]《贵县志:卷一》,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27页。
  [10]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征求意见公示》,http://www.gxgg.gov.cn/hdjl/yjzj/opinionDetail.shtml?opinionid=3560。
  [11]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对贵港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20122号提案的答复 贵文广体旅复〔2022〕41号》,http://www.gxgg.gov.cn/xxgk/jyta/zxtadf/t12868288.shtml。
  [12]《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18/c_1124011707.htm。
  [13]马云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三个关键》,《人民论坛》,2019(9):50页。
  [14]陈维维、李忠奇:《深入挖掘整合钦州老城资源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中国文艺家》,2022(3):66页。
  作者简介
  李忠奇 中共贵港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