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3版
文脉传承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大南门城楼

沟历史文化街区片区的历史建筑普查,共普查出潜在历史建筑37处。2023年12月,完成《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风貌设计》草案并公示。
  (二)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难题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是文物和历史建筑最为集中且最能代表城市特色、文化内涵的地区,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文旅融合度不高、保护修缮难、文化内涵彰显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1、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文旅融合度不高
  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内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大南门城楼),历史建筑6处以上,古树名木2处,古井1处(藏秘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贵港的八景故事、龙凤麒麟舞、贵港客家山歌、贵港港南八音、贵港彩灯、麟驹舞、蓝衣山歌等,但是由于文化挖掘力度不足,研学活动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文旅载体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2、特色不够凸显,品牌效应打造不足
  2024年“五一”假期,贵港老街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览。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位于贵港老街的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内真正能体现“贵港特色”的商户较少,还未能打造出符合贵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文旅品牌。
  3、社会参与度不高,公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调研发现,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多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产权复杂的地块,难以引入社会资本。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完善,突出表现为在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内停车场、垃圾桶、公厕、休闲座椅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节假日期间,停车难问题尤为凸显。
  文脉传承视角下贵港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12]这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做好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在保护中发展,保持历史原真性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只有保持其历史原真性,才能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凸显其价值。首先,要保护好单体建筑。包括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以及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这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古董,是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其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在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环境进行合理有序地利用,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尽量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现代建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