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4版
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
等方面为社会组织赋权,充分发挥其在德治中的独特优势,凝聚治理共识。同时,要加强与各类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为村民提供更精准专业多样的服务内容,推动治理优势向服务效能转化。
  (三)规范制度引领: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党建引领的常态化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人才保障机制。结合各地实际,注重对农村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加强对村干部、产业发展能人、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等内部人才的培训。出台各种奖补政策,将热爱乡土的精英人才吸引到农村来,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外部人才支持。探索建立灵活的资金保障机制。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抵偿服务等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着力解决经费不足瓶颈。
  二是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整治以“是否留痕”印证农村实际工作业绩等问题。健全基层干部奖励机制。建议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团体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进一步畅通村党组织书记晋升录用渠道。
  (四)深化服务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服务质效
  一是深化产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建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筹整合自身发展资源,积极造血的同时,开拓思维,打开眼界,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推行企业与村民联合发展集体经济,尽心竭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经济支撑。
  二是强化服务引领水平。农村处在基层治理最前沿,只有时时绷紧群众之事无小事的爱民之弦,时刻心系群众、关注群众,及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治理实效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效精细治理服务联民心、暖民心、聚民心,实现群众关心关切精准投送。于细微处着手,才能提高民呼我应的基层治理效能。
  通过精细化管理服务联民心。建议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节假日不打烊和预约上门、全程代办等便民服务制度,建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为每个网格配备2名“全科办”社工,每天对网格进行巡查走访,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走访,每月走访一遍流动人口、困难家庭,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双管家”贴心服务。
  通过特色化爱心服务暖民心。聚焦各村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组织网格员每周固定日入户走访,为特殊群体提供养老保险认证、免费理发、义诊、生活照料、心理抚慰、代办代购等暖心服务。同时,组建夕阳红合唱队、广场舞队等居民文体活动团队,在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睦邻运动会”“睦邻情暖重阳”等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常态化志愿服务聚民心。整合社会组织、网格队伍、在职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组建“为老”“伴童”“平安建设”等志愿者队伍,围绕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突出价值引领:涵养善治乡风文明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基层群众,实现价值引领。建议发挥村民红白理事会、协商民主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中。二是挖掘本村乡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将这些优秀因子融入村情民意中,融入村规民约中,让基层群众自觉自愿接受良好乡风的浸润。三是营造向上向善氛围。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栏、乡村广播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道德宣传,利用老百姓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百姓宣讲团,讲好百姓身边的故事,去感染影响群众,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人民出版社,2018。
  [3]《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
  [4]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
  [5]李静静:《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22。
  [6]赵婧:《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城西村为个案》,《台州学院学报》,2022(1):37-41+56页。
  [7]赵坤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效能研究——基于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21。
  作者简介
  任亚萍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