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7版
有力有效发展强村公司的路径探析
司等4个子公司。迎合市场发展趋势,该公司改造建设“飞地项目”双创园区,并与山东东平湖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营东平旅游景区花筑·盛景民宿项目,每月纯盈利10万元以上,计划未来开设5个分店,力争年盈利200万元以上。
  四是居间服务获益型。省庄镇贝家庄村成立山东省山水红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北孙、岗上等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一站式”光伏项目落地建设服务,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光伏项目投入使用后,5个村平均每年可增加稳定收入近8万元,实现“一处强村公司,托起五村共富”。
  3、从严监管规避风险
  一是砌好投资风险“挡风墙”,规避投资风险。实行村级经营性资产“三权”分离,即经营性资产所有权归属股份经济合作社,使用权归属强村公司,经营权归属运营的合资、合作方公司,聘请具有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丰富投资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团队进行投资操盘。邱家店镇刘家疃村聘请本村在外能人郭红回村,在郭红的带领下,建设研学基地,自开园营业以来,已累计承接研学活动20余场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二是建起经营风险“隔离墙”,规避经营风险。做好印鉴管理,参照村集体印鉴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强村公司营业执照、公章、财务章由街道农财中心统一管理,防范化解风险。规范财会管理,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定期分析公司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强村公司会计、出纳和财务收支纳入实时监管。推行非现金结算,强村公司取得的所有资金,均采取银行转账方式封闭式运行,严禁现金支付或个人结算,实现对资金流向和使用的实时跟踪监管。
  三是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规避廉政风险。强化制度监管,将“明确强村公司董事会成员实行近亲属回避,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近亲属不得承揽公司工程项目”写入公司章程。强化自我监管,压实强村公司负责人廉政责任,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严守财务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各项制度。强化协同监管,注重纪检监督与财务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同向发力,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督促立行立改,堵塞漏洞、规范运营,形成常态长效监督合力。强化审计监管,将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强村公司纳入“三资”监督管理范围和集体经济审计范围,确保监管实效。
  (二)主要成效
  一是构建了新型现代经营体系。赋予了强村公司市场主体地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强村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高效运行的权责体系。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接,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是提高了集体参与市场能力。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集体经营产业和实现形式,拓宽了业务领域,创新了合作方式,提升了资产运营效率,培育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可持续盈利、抵御风险挑战能力,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推动村级收入由原有的单一租赁发包,转变为经营利润分红,物业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实现了收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全区51家强村公司,运营集体资产总量约5个亿,实施产业项目69个,村均实现纯收入近20万元,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10家公司实现入库纳统。
  四是做优了农村特色产业品牌。依托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构建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泰山茶”“泰山大红石榴”等区域品牌附加值,全面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经专业化运营,“泰山茶”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品牌价值达37.52亿元,规模化种植500亩泰山大红石榴基地,“泰山大红石榴”品牌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五是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1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就地致富,近2万名群众参与项目分红,年内村集体民生保障支出预计过1000万元,增幅超10%。
  泰山区发展强村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生产关系,激发生产活力
  一是创新实践经营体制,深化变革生产关系。强村公司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以制度创新推动生产关系深化变革的必然选择,建议泰山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制度设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创新打造特色产业,持续解放生产力。强村公司模式要进一步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发展集体股份经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有力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是聚合集体发展优势,助推实现共同富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