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0版
“双碳”目标下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图12018-2022年老区化肥施用量变化趋势

碳”目标的顺利完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双碳”目标下老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成效
  (一)农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老区2022年农业总产值2908.15亿元,比2021年增加140.48亿元,增长5.08%。耕地灌溉面积871.04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28.82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36.34千公顷。
  种植业方面,老区2022年粮食产量1212.86万吨,比2021年减少1.6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99.01万吨,增长3.91%;糖料产量7.37万吨,减少0.40%;烟叶产量0.79万吨,增长3.9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464.6万吨,增长2.71%;蚕茧产量2.44万吨,增长6.55%;茶叶产量4.80万吨,增长4.80%;园林水果产量248.93万吨,增长8.31%。
  畜牧业方面,老区2022年生猪出栏2167.44万头,比2021年增长3.69%;牛出栏92.87万头,增长7.1%;羊出栏452.31万只,下降19.49%;家禽出栏27593.81万只,增长1.1%。猪肉产量158.96万吨,增长4.09%;牛肉产量11.7万吨,增长6.75%;羊肉产量8.78万吨,增长2.09%;禽蛋产量65.68万吨,增长3.69%;奶类产量6.49万吨,增长4.34%。
  (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四川省及老区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法规,不断夯实政策体系,优化农业绿色结构,提高农业绿色比重,促进了老区农业的现代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省级层面的政策方案,以“双碳”为战略目标,建立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为现代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四川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支持淘汰高耗能、重污染、低安全性的农机,加大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使用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市级层面,老区五市均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描绘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对“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基本原则、指导思想、重点任务、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做出了具体阐述。通过规划,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构筑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优势特色生态产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聚焦化肥农药增效减量。2018-2022年老区农业化肥施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从2018年的87.18万吨下降到74.22万吨,下降14.87%(见图1)。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施用比重不断提升,施肥方式和结构不断优化,化肥利用率稳步提高。巴中市巴州区2023年持续开展化肥增效减量行动,全面推广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三新”技术,开展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肥,持续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同时,老区在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了多年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大幅降低了农业污染。绵阳市涪城区利用横幅、LED等方式大力宣传农药减量行动,2023年开展13场次的农药科学使用培训,有300余人次参与培训,有3000余人次农户接受技术指导,发放近3万份技术指导和使用说明资料,增强了农民的科学用药意识,2023年农药使用量为170.92吨,较2022年降低3.15%,农药废弃包装物得到有效整治。
  二是提高农用薄膜使用效率,切实落实“固废减量”。老区全力推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薄膜回收量和回收率逐年提高。广元市出台了一系列农用薄膜收集、处理、回收、使用技术的政策,建立废弃农膜包装物回收点,回收废弃农膜和棚膜,推广使用高强度加厚地膜和生物可降解膜,有效解决农膜残留问题,废弃农用薄膜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元市2021-2023年废弃农用薄膜产生量分别为1367吨、1444.52吨、1687.2吨,回收量分别为1207吨、1284.32吨、1523.2吨,回收率分别为88.3%、88.91%、90.28%。
  三是加强畜禽粪污环境治理。老区聚集畜禽粪污集中转化和利用,发展微生物发酵等清洁技术。南充市大力新建沼气池,实行沼气消纳、种养循环,对接产业基地,就近集中、使用粪污,处理畜禽粪污向有机肥转变。南充市2021-2023年畜禽粪污产生量分别为1367吨、1444.52吨、1687.2吨,回收量分别为1207吨、1284.32吨、1523.2吨,回收率分别为88.3%、88.91%、90.28%,回收率连续提高。
  四是推广秸秆资源利用。老区示范带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