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
定了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从整体上推进,进行统筹规划。除了顶层设计,还要把政策制定与落实着眼于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发展模式以及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就是把各部门、各课程、各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等主体联系起来,发挥高校立德树人、齐抓共管的合力。
首先,要加强公安院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要求在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工作中,要建立党委集中领导的组织统筹机制,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立足新时期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构建工作中加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政治引领,在此基础上建立自上而下的指导责任机制。形成责任落实的全局性、系统性发展模式,加强高校党委对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全面领导,最终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上实现高校党委的统筹规划职能。
其次,要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建立《行政法》课程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沟通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共同研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共同制定课程一体化方案,保证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达到课程目标的统一。同时,开展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行政法》课程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跨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合作授课、共同备课等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行政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7]
(三)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的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专业课思政评估体系,是推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的评估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估指标。明确评估专业课课程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包括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内容融合度、教学方法创新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相关评估指标。其次要建立评估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或委员会,负责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的程序、标准和责任主体,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另外就是开展评估活动。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融合的评估活动,通过课程观摩、教学评估、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反馈意见,为评估结果提供客观依据。还可以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促进专业课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和有效,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建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科学评估评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评估内容要求科学、客观、超前,评估结果要求真实、合理、有效。因此,公安院校在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估体系时,首要原则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明确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敏锐地识别当前“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以积极引导、推动“课程思政”取得实效为出发点,设计评估体系,以问题为切入点。必须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高校“课程思政”评估体系在实践中能准确体现成果。如此,“课业思政”的整体完成度才能得以显现。以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果、验证实际效果为主要目的,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评估体系。复习标准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品德和教师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设置。目标要明确,业绩要量化,标准要客观。
参考文献
[1]戴世英:《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31):80-81页。
[2]宁军妮:《“课程思政”视域下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197-199页。
[3]李娜杰:《高职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7):87-89页。
[4]刘子怡、董必荣、王蓉:《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课程为例》,《财会通讯》,2022(22):42-46+71页。
[5]姜涛、孙玉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44-46页。
[6]司伟:《工科专业课程中教师思政教学的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0):45-47页。
[7]刘侣萍:《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与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75-77页。
作者简介
王小晶 陕西警察学院治安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理论与实务
首先,要加强公安院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要求在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工作中,要建立党委集中领导的组织统筹机制,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立足新时期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构建工作中加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政治引领,在此基础上建立自上而下的指导责任机制。形成责任落实的全局性、系统性发展模式,加强高校党委对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全面领导,最终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上实现高校党委的统筹规划职能。
其次,要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建立《行政法》课程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沟通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共同研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共同制定课程一体化方案,保证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达到课程目标的统一。同时,开展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行政法》课程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跨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合作授课、共同备课等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行政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7]
(三)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的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专业课思政评估体系,是推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的评估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估指标。明确评估专业课课程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包括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内容融合度、教学方法创新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相关评估指标。其次要建立评估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或委员会,负责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的程序、标准和责任主体,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另外就是开展评估活动。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融合的评估活动,通过课程观摩、教学评估、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反馈意见,为评估结果提供客观依据。还可以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促进专业课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和有效,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建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科学评估评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评估内容要求科学、客观、超前,评估结果要求真实、合理、有效。因此,公安院校在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估体系时,首要原则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明确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敏锐地识别当前“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以积极引导、推动“课程思政”取得实效为出发点,设计评估体系,以问题为切入点。必须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高校“课程思政”评估体系在实践中能准确体现成果。如此,“课业思政”的整体完成度才能得以显现。以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果、验证实际效果为主要目的,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评估体系。复习标准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品德和教师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设置。目标要明确,业绩要量化,标准要客观。
参考文献
[1]戴世英:《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31):80-81页。
[2]宁军妮:《“课程思政”视域下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197-199页。
[3]李娜杰:《高职院校行政法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7):87-89页。
[4]刘子怡、董必荣、王蓉:《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课程为例》,《财会通讯》,2022(22):42-46+71页。
[5]姜涛、孙玉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44-46页。
[6]司伟:《工科专业课程中教师思政教学的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0):45-47页。
[7]刘侣萍:《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与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75-77页。
作者简介
王小晶 陕西警察学院治安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