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2版
隔代抚养农村留守儿童 网络成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表3 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倾向以及各维度在孩子父母回来时长的差异分析表3 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倾向以及各维度在孩子父母回来时长的差异分析

信息有限,相比之下网络娱乐也成为了相对较易获得的娱乐方式。这一时期儿童正面临着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6]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发育当中,亦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但由于个人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意识的薄弱,会导致对网络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更易会产生网络成瘾现象,以此寻求精神寄托从而获得认同感。
  (二)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状况
  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照护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身心健康等,造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电脑等。调查对象中,隔代抚养人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有17人,占比最多。大部分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都由其爷爷或奶奶照看,更多的是满足衣食温饱,与孩子沟通较少,孩子认为自己与祖父母没有共同话题。
  在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方面,祖辈在抚养孩子时,往往缺少方法,会投入较多的情感妥协。祖辈可能会忽略孩子对网络的使用时间,过分溺爱孩子,对使用时间没有限制,使其沉迷。隔代抚养人对于孩子的学业问题以及交际方面关心甚少,只根据其父母要求,不让孩子在家玩手机或电脑等。根据隔代抚养人的接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隔代抚养人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占90%),很多处于不识字状态,只能通过口头谈话完成调查。在孩子的教育上无法进行辅导,只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在教养方式上,由于隔代抚养人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而对其思想和兴趣缺乏了解,且对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不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大多在玩手机中度过,刷短视频和玩手游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教育观念上,作为祖辈,其生活阅历相较于年轻人更为丰富,但对于互联网而言,往往不熟悉也不了解网络的优劣,所以在孩子由接触互联网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动态、情绪变化的时候,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据此,隔代抚养人的教育观念以及方式的落后,对留守儿童的学业以及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具有网络成瘾倾向,且隔代抚养对于留守儿童网络成瘾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作用。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缺失。多数留守儿童又由祖辈照顾,这些隔代监护人可能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有效地监管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佳、社交能力不强等原因而感到自卑和挫败,又因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足,他们可能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留守儿童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网络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留守儿童不能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也不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问题的侵害,并且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行为。留守儿童为了寻求安慰和归属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通过取得高分、获得虚拟奖励等方式来获得成就感,在虚拟的社交关系中寻求情感上的满足,忽视学业和现实生活。
  (二)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
  由于大部分隔代抚养人身体状况一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69岁的隔代抚养人占比最多。这一年龄段的抚养人在精力和对新事物(如互联网、现代教育方法)的接受程度上有所欠缺,身体健康状况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在学业、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有导致情感交流的减少的可能,使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缺乏理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他们。父母角色缺失,一是由于父母去世或是离异不承担儿童抚养责任;二是由于为了谋生不得不外出工作,只能将孩子托付给祖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