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0版
陕西在内陆开放型经济中的创新驱动策略研究
  (二)突出产业先导引领,以产业链升级驱动内陆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开放发展和安全生产为基本原则,在产业链破局上提速发力。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链,积极协调推进辐射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产业聚合优势。依据陕西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产业发展情况,科学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生产力布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通过积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努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的竞争优势,确保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以企带链”打造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加速成熟。
  二是巩固并深化产业链合作。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发展,构建高效能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快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产业和分工协作,深化与周边城市群战略合作,拓展区域发展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治理,加大战略并购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三)集聚高效资本支持,以资金链畅通服务内陆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遵循规则与重构规则并重,为资本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落地陕西,设立全球(区域)研发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吸引更多优质资本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持省内科研机构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省内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研发中心形成创新联合体共同进行科技研发。
  二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搭建省级金融控股平台,打造财政、金融、创新、孵化、产业“五位一体”创产融体系。①引导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发金融产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柔性的科研经费管理以及公平的科研成果分配,实现资金、人才、技术高效集聚,实现从科学技术到价值链攀升的良性循环。
  (四)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以人才链提质支撑内陆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打造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是前瞻性部署建设人才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链、创新链发展需求,增强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耦合程度。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容错机制、创新活力和有效激励的科研环境。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智能建造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顶层设计和部署,加强科研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对接。
  二是搭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平台。积极推进国际一流的综合型人才平台,在学术交流、知识共享、创新研发、产业集群、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才汇聚能力,充分发挥人才链在产业链、创新链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推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建设,不断优化外国专家学者来陕政策措施,注重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研发,把开放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三是培育和引进科技经纪人才。探索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等多方共建的科技服务平台,选择高成长、高潜能的科研人员、科研团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辅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技术经理人的培训力度,为内陆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高质量人才供给。
  注释
  ①资料来源:2021年《陕西“十四五”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
  [2]于海波、高磊、杨牧川等:《“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匹配理论框架及实践思考》,《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6-74页。
  [3]聂常虹、赵斐杰、李钏等:《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2):262-269页。
  [4]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求是》,2021(24):4-15页。
  作者简介
  范 维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