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Z109)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JY143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J213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既有理论支撑,也是时代呼唤。促进二者有效融合,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理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各自建设以及相融合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寻二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迫切而且十分必要。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开展二者相融合的路径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德树人:二者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不管是“思政课程”教育,还是“课程思政”教育,二者最终的目标殊途同归,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可以相融合,也必须相融合,唯有此学校才能更好地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有利于解决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遇到的难题,真正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疏通“课程思政”建设遇到的阻碍,彻底疏通每“一段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弥补当前“课程思政”模式“单向度”有余,“多向度”不足的缺失;有利于广西高职院校形成“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实困境:二者相融合遇到的难题
(一)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JY143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J213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既有理论支撑,也是时代呼唤。促进二者有效融合,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理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各自建设以及相融合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寻二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迫切而且十分必要。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开展二者相融合的路径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德树人:二者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不管是“思政课程”教育,还是“课程思政”教育,二者最终的目标殊途同归,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可以相融合,也必须相融合,唯有此学校才能更好地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有利于解决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遇到的难题,真正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疏通“课程思政”建设遇到的阻碍,彻底疏通每“一段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弥补当前“课程思政”模式“单向度”有余,“多向度”不足的缺失;有利于广西高职院校形成“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实困境:二者相融合遇到的难题
(一)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