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的 内涵意蕴与重大价值研究
各级党组织形成了自上而下、严密清晰的组织体系,并且覆盖各个领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治理社会的优势所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担负着推行党的政策方针“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基础牢则事业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调研时强调指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家来落实,你们很辛苦。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希望大家都重视基层基础工作。”[6]他也在多次调研当中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起全党上下高度重视。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同样强调抓基层、打基础的必要性和长远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松。
(二)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
突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要在政治上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必须重视宣传工作,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生活等不同形式,在政治性第一的原则下,客观切实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向基层群众详细解读。其次,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先试先行,打消群众的疑虑,使基层群众接受并主动践行党中央政策。再次,要正确领导基层治理,包括引导基层组织开展组织工作,做好基层普法工作,以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最后,基层党组织要团结群众,以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深入群众实际生活当中,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7]
(三)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引领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2014年8月,党中央出台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党的制度建设拓展为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体现了党自身建设的不断深化,从制度上确保党的先进性。《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并作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重在强基础、补弱项。要着眼于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的意识,并出台关于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中小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制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8]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一是在选人用人上,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干部。二是拓宽组织半径、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三是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制度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发展,以改革求动力、以创新促发展。
(四)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就变得愈发突出。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多次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考察,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近年来,在党内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对党的发展历史、精神作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实的基础。制度建设同样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途径,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建设的两大重要方面。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重视规范制度建设、更要重视制度的执行,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平稳进行。[9]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是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实践的高度概括,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规律的不断探索,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10]蕴含丰富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立足于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的现实需求、实践困境,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不懈奋斗,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证明了党的自身建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这其中必然包括了党的基层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迈进,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从而使得各级党组织始终充满创造力和凝聚力,使得全党上下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始终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直面基层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并在实践中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提供领导纲领。
(二)理论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
(二)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
突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要在政治上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必须重视宣传工作,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生活等不同形式,在政治性第一的原则下,客观切实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向基层群众详细解读。其次,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先试先行,打消群众的疑虑,使基层群众接受并主动践行党中央政策。再次,要正确领导基层治理,包括引导基层组织开展组织工作,做好基层普法工作,以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最后,基层党组织要团结群众,以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深入群众实际生活当中,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7]
(三)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引领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2014年8月,党中央出台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党的制度建设拓展为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体现了党自身建设的不断深化,从制度上确保党的先进性。《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并作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重在强基础、补弱项。要着眼于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的意识,并出台关于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中小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制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8]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一是在选人用人上,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干部。二是拓宽组织半径、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三是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制度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发展,以改革求动力、以创新促发展。
(四)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就变得愈发突出。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多次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考察,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近年来,在党内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对党的发展历史、精神作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实的基础。制度建设同样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途径,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建设的两大重要方面。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重视规范制度建设、更要重视制度的执行,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平稳进行。[9]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是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实践的高度概括,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规律的不断探索,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10]蕴含丰富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立足于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的现实需求、实践困境,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不懈奋斗,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证明了党的自身建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这其中必然包括了党的基层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迈进,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从而使得各级党组织始终充满创造力和凝聚力,使得全党上下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始终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直面基层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并在实践中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提供领导纲领。
(二)理论价值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