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1版
果酒:与年轻人碰杯
    最早的酒类饮品在此地被发现

为了家家必备的饮品。
  果酒的酿造门槛不高,如今市面上生产销售的果酒,很难追根溯源其历史底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记者发现了一款来自青城山的果酒——青城山乳酒。2020年5月,青城传统乳酒酿制技艺入选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据都江堰当地一名经营16年的酒商介绍,青城山有四绝,分别是乳酒、茶叶、白果炖鸡以及老泡菜。青城山乳酒为四绝之首,都江堰景区附近能够购买到的特产商品,在四川其他地方都可以买到,唯独这青城山乳酒只有都江堰可以买。
  听到“乳酒”一词,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用鲜奶制作的酒。《礼记·祭义》中有云:“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这里的醴酪便是指乳酒。有学者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发展后,乳酒便诞生了。自从人类掌握了狩猎之术,便有了可以喝到兽奶的条件,但由于当时的储存条件有限,兽奶接触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最终发酵形成酒浆。这种误打误撞收获的美味,与含糖的野果发酵而成的果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青城山乳酒虽然以“乳酒”为名,实际上并没有奶的成分在其中,而是由水果发酵而成。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求道者在此修行。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也曾写下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对子。道家人在修道过程中崇尚素食,盛产于青城山一带的野生猕猴桃,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酸甜的口感,受到道家人士的青睐,继而酿造出以其果肉为制作原料的“乳酒”饮品。
  青城山乳酒之所以被称作乳酒,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的解释。首先,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乳”的概念来源于道家文化,道家将抚育人身体和灵魂的东西称为“乳”,青城山是道教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此酒亦是由道士研究酿造的养生酒,所以被称为乳酒。其次,此酒以水果为核心原材料,发酵后呈现乳碧色,形而下的乳酒便指的是其颜色状态如同用鲜奶酿制的一般。
  历史上关于青城山乳酒较为准确的文字记载见于《全唐诗》,诗圣杜甫所作的《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写道:“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据悉,彼时杜甫因在朝廷做官郁郁不得志,遂辗转至四川成都,在这里见到了自己多年的老友,时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的严武。一次,严武偶然间从青城山道士处得到了一瓶美酒,他第一时间便想起好友杜甫是好酒之人,于是命军士快马加鞭将酒送至杜甫所居住的草堂。如今,从青城山驾车前往杜甫草堂尚且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更不必说当时较为不便的交通条件。杜甫因此深受感动,提笔写下这首答谢诗。此酒,足以见得两人的深厚情谊,也因着这份友谊才让后人看到青城山乳酒至少1200年的历史痕迹。
  青城山乳酒的酿造技艺“谜团”
  乳酒发源于青城山间的道观当中,其酿酒技艺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每酿出一瓶都十分珍贵。直到清朝末年,彭椿仙道长首次进行规模化的乳酒生产,才使得乳酒逐渐被更多人品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