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与年轻人碰杯

中国果酒文化源远流长,从秦汉时期的枣酒到唐宋时期的葡萄酒,再到明清时期的各式果酒,每一种果酒都承载着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印记。果酒,作为一种融合了水果的香甜与酒精的醇厚的饮品,正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新年伊始,烟花礼炮声逐渐频繁起来,年味越来越浓,华夏民族即将迎来乙巳蛇年(非遗版)。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的这个春节,将是我国申遗成功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意义非凡。
不少人表示,如此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必须要喝酒庆祝一下。在央视新闻关于春节申遗成功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评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太好了,这就买两瓶果酒和朋友庆祝一下”。
往年春节,总见长辈们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谈天说地,气氛好不热闹。“酒”也成了春节节庆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有些情绪需要用酒表达,可高度数的白酒对于年轻的“小趴菜”们来说,实在有些不友好。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畅意潇洒”和“健康舒适”之间寻找平衡点,度数较低、酸甜适口的果酒由此脱颖而出,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
从七千年前飘来的果酒香
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果酒并不是今时今日才兴起的,中国果酒拥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底蕴。考古学家在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中,发现过疑似沾有酒石酸残留物的陶片,那些残留物后被证明是稻米、水果和蜂蜜等发酵形成的酒类饮料残留,此处窖藏遗址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
中国最早的酿酒文字记录,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仪狄始作酒醪”。酒醪,是指汁滓混合的酒,极有可能是水果果汁与固体残渣的混合物,也就是没有经过过滤提纯的果酒。据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长生不老,特将饶安邑(今盐山千童镇)的枣酒酿造技术保留了下来。汉唐时期,果酒酿造开始兴盛,东汉时期的孟佗甚至凭借一瓶自酿的葡萄酒,得到了凉州刺史的官职。到了宋朝,还有专门为喝果酒而举办的宴饮活动,果酒的传播度越来越高。明清时期,果酒的酿造技艺发展并成熟,各种类型的果酒层出不穷,酒几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