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0版
历史文化视阈下西凤酒的底蕴、技艺与传承
  (二)对策建议
  加强酿制技艺保护传承。要将西凤酒酿造技艺保护传承纳入集团核心战略,持续加强传统酿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通过 “一对一” 师带徒、举办酿酒技能大赛等有效方式,培养更多技艺精湛的年轻酿酒人才,确保 “原料把关、老五甑续渣法、土窖发酵、酒海储藏” 等核心技艺能够完整、精准地传承和延续。要构建完善的传统酿造技艺保护机制,对技艺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技术诀窍等关键要素要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切实防止技艺失传风险。此外,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微生物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技术运用,借助对酒海储存陈酿环节中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精准研究,进一步优化储存条件与时间把控,有效提升酒品品质与独特风味。对西凤酒酿造全过程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揭示传统酿制技艺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为技艺传承创新、规模化生产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挖掘。树立大文化研究意识,依托西凤酒文化博物馆、酿酒技艺传承中心等实体机构,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从考古、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历史地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文学艺术等领域出发,进一步深入研究酒与考古、酒与历史、酒与文化、酒与地理、酒与科学、酒与艺术等,详细剖析西凤酒在中国古代各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与传承关系,构建系统完整的西凤酒文化体系。同时,强化对与西凤酒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的挖掘与探究,提升西凤酒历史文化的生动性与感染力,显著提升西凤酒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非遗文化宣传展示。传统工艺酿造是西凤酒历史文化与精湛技艺的活化石,承载着数千年的酿酒智慧。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保留西凤酒传统工艺酿造区,为传统手工酿造提供一方净土,使传统工艺得到原汁原味的延续传承,这是西凤酒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西凤酒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通过非遗文化节、非遗主题旅游、非遗数字化传播等途径,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展示,使社会公众亲身感受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西凤酒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西凤酒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弘扬,让西凤酒酿造工艺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
  结论
  西凤酒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酒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文化视角、非遗视角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酒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脉络。尽管当前西凤酒非遗传承、研究挖掘、宣传展示等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加强酿制技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与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强化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西凤酒所蕴含的非遗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继续散发其独特的“凤香”魅力,为中国酒文化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西凤酒应紧抓西凤酒酿造技艺这一核心文化元素和竞争力,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西凤酒酿造技艺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使更多的人领略到非遗的酒香风情,感受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刁江岭:《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文明之魂》,《宝鸡日报》,2023-10-26(03)。
  [2]赵晓东、张祎豪、张雨萌:《传承非遗酿造 西凤酒解码新质生产力》,《陕西科技报》,2024-08-23(08)。
  [3]《凤舞神州——腾飞中的西凤酒》,《中国盐业》,2013(17):67-68页。
  [4]张曼、汤羽扬、曹玺武等:《鄂东南地区宗祠建筑价值再认知——以谭氏宗祠为例》,《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7):125-128页。
  作者简介
  杨 辉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文物保护责任设计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考古、文化研究
  张忻健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文物保护责任设计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