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视阈下西凤酒的底蕴、技艺与传承

“中国四大老牌名酒”地位的确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酿制技艺:作为见证西凤酒悠久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载体,真实地记录并传承了柳林镇地区数千年来的白酒酿造技艺,以及数百代酒工精研细琢、积累创新和无断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社会文化价值,彰显了国家级非遗的文化基因。作为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内人群生产、生活遗留下的物质遗存,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化或文明提供特殊的佐证[4]。
工业遗产:西凤酒酿酒工业遗产群见证了西凤酒起源与发展,传承了中国千年酒文化,也见证了中国白酒业从手工作坊、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是新中国民族工业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鲜活例证。
酒海封藏:早期的西凤酒出厂以前均贮存在酒海中,最大的酒海可盛千吨白酒。酒海的贮存方式国内独一无二。现存的老酒海用秦岭山中的荆条编制,内壁以猪血、鹿血、蛋清、蜂蜡、石灰等多种有机物调和作为粘合剂并糊以上百层麻苟纸、白棉布,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以一定比例涂擦、晾干而成,做工极其考究。西凤酒采用这独一无二的“酒海”储存方式,完成了去陈除杂、熟化增香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增进了酒的老熟,确保了西凤酒醇厚丰满,香味协调,绵甜爽净,回味悠长的特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天才创造和智慧结晶。
高水平保护筑根基
(一)现状挑战
西凤酒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传统酿造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原料选择、土暗窖发酵工艺、老五甑续渣法、酒海储存陈酿等多环节严格质量把控,共同构成了严密的酿造体系,确保了独特的“凤香”口感。当前西凤酒酿造技艺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以及内部培训等方式来传承,并建立了西凤酒文化博物馆、酿酒技艺传承中心等实体机构,组织酿酒老技师对年轻一代进行传帮带,此外还举办酿酒技艺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了西凤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延续。
但在现代工业化生产追求效率和效益下,部分传统手工操作环节被简化或机器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凤酒酿造技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也影响了西凤酒的质量和口感;酿酒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酿造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承队伍出现人才流失和断层风险,非遗传承的可持续性受到很大影响;对于西凤酒背后更深层次的非遗文化、历史文化、白酒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挖掘深度也不够,尚未充分将其蕴含的重要文化价值完整呈现出来。随着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变迁,原本反映其文化根源的诸多元素可能已经淡化或者不复存在,可供研究参考的资料、活态文化样本等逐渐消失,进一步加大了深度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等内容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