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9版
我国老年心理卫生健康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心理咨询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相对有限的精神卫生医护人员、心理康复师等精神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精神病医院,精神康复机构以及社区康复普遍面临精神康复资源不足、精神康复经费短缺、精神康复人力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老年精神康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老年精神康复事业的发展。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4%,其中精神卫生专项预算占卫生总预算的2.43%,相较于发达国家6%-10%的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在有些发达城市,慢性病健康管理费用可占到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20.4%,而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经费只占2.1%,社区康复仅占1.1%。[10]少之又少的精神康复费用、精神康复人力资源和精神康复服务项目,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老年精神康复效果,给社会和社区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老年心理卫生健康政策优化思路及未来展望
  国际社会经过探索实践,在改善和促进老年心理卫生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和预防战略的重点是支持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11]结合我国实际,今后一个时期,在政策层面改善和促进老年心理卫生健康可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老年心理健康是老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增进老年福祉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老年人应主动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科学认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心理复原力。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预防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尊重老年人的不同心理,不冷漠回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各类医疗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老年人,应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老年人心理痛苦,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第二,积极开展老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工作。老年心理卫生和健康工作是综合性社会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按照《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和规划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协同落实老年心理卫生健康工作职责,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和完善老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力度开展老年焦虑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和防治力度,干预关口前移,降低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就医、积极治疗,逐步降低老年期焦虑症、抑郁症、痴呆患病率增速。鼓励基层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为失能、失智、丧偶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疏解等心理健康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12]
  第三,提高老年人心理卫生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扩充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数量并优化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