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5版
基于百度指数分析中国公众对老龄化的关注:养老护理服务的启示
    养老护理员

设定基本条件,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缩小地区福利差距[14],促进养老机构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完美协调,更好地响应人们的需求。
  作为道德危机高发地区,国家在养老服务领域实行强制性标准。《北京市养老机构安全基本规范》和《北京市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暂行办法》是2022年初养老机构监管的两大工具。两条例规定依法严惩欺凌、虐待老年人等行为,对养老机构全面规范、透明化规范[15][16],这提高了人们对养老金机构的信任度。具体表现在互联网搜索趋势中出现明显高峰。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和抽查,以确保政策的实施,并通过对机构照护的持续质量控制来保证人们对养老机构的信心。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2019年,我国首次提出老年人医疗、保健、养老综合服务体系[17]。然而,我国多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短板,如医疗资源下沉不足、养老人才匮乏、老年电子产品利用率低等。健康服务和养老产业建设仍缺乏突破,公众关注度没有明显提升。建立完整的医疗养老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我国已在各个方面逐步规范养老行业发展。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例,2024年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强调,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18],有利于引领和带动整个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对养老护理员设立了“八级工”序列,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进一步拓宽了养老护理员成长通道。随着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局面。
  老龄化重视程度与服务体系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在老年人口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的耦合分析和时空演化分析中发现,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人口老龄化指标背道而驰,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匹配[19][20]。在线关注度显示,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搜索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除经济影响外,一项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结果显示,与华东和中部相比,西部老年人出现功能障碍和高合并症的可能性显著降低[21]。相对健康的身体状况也减少了老年人对各种养老选择的依赖。然而,未来政策制定的方向仍应侧重于平衡区域经济和退休资源分配,以实现跨区域可持续发展。
  线上对老龄化的关注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在与老龄化相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方面,女性明显比男性更关注。这主要与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以及我国有着“子孙绕膝”的传统思想有关。社区养老可以发挥就近养老的优势,在白天提供社交生活,在晚上提供家庭互动,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理念[22][23]。从年龄分布来看,人们对养老关注的年龄分布似乎也更年轻。这与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