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0版
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难题及其破解路径
部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跟学生分享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用亲身经历、所得所感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同时,在高校相关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也可邀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教师、就业指导老师、业内专家、领导干部给大学生讲述基层就业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努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三)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但大学生坚定选择留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人数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以应对现阶段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第一,甘于奉献,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要想发出“光和热”,一方面要有适合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有执着的奉献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最大化实现人才效能,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0]大学生选择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工作,无疑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全力克服,他们的奉献将使千千万万人得到幸福,这种道德品质是值得歌颂和弘扬的。大学生通过努力和坚持,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奉献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二,知行合一,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归宿,二者相互统一。大学生不单单要学习理论,更要善于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本领与才干。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要以学业为主,把专业知识学扎实,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相关活动,比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模拟招聘活动、简历大赛、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社会也是大学生很好的实践平台,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更好胜任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相关工作岗位。
  结语
  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鼓励大学生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就业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和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探究了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存在的困难,并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破解就业难题之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期望能够为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人民日报》,2024-02-04 (01)。
  [3]《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312/t20231205_1093287.html。
  [4]《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7):2+1页。
  [5]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长征》,2023(7):4-11页。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5-03(02)。
  [7]李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24-03-13(01)。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页。
  [9]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01)。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页。
  作者简介
  李春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吕泰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