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婚恋观
研究发现
当今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7]。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及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该群体婚恋观的特点、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一)高强度工作压缩社交空间:新就业形态下的异性交友难题
调研显示,许多受访者反映日常工作时间过长,鉴于新就业形态多以按件计费的按劳分配原则,为求更高收入,他们常常工作十小时以上,从而减少了社交与娱乐时间[8]。如外卖员小杜,他每日送餐时间长达十小时,导致无暇进行交友活动。滴滴司机王哥也表示,他每天工作大概十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要继续工作,每个月一共休息三天左右。
“我早上9点半上班,然后晚上9点半下班。平时在工作或者工作之余接触异性的机会就比较少了,上班的话就主要是女顾客多一点,但是这个接触仅限于我把东西送到人家手上,下班的话就9点半了,我这个圈子也是比较窄”。“没有接触异性,我个人感觉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可能是工作这个本身性质的原因。”(小杜,24岁,男,外卖员)
“我一般都是早上八九点,或者有时候七点钟,最经常性的是八九点钟出车,就是跑到晚上,跑到累了就收工了。”“我就没有方式去认识异性朋友,平台有规定,不能要乘客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什么的,这个要是问她要的话会被封号,严重的话可能会暂停服务。”(王哥,32岁,男,网约车司机)
“男性的质量参差不齐,然后呢,网络又把男性的这种参差不齐的质量给放大了,所以很多女生她恐婚、恐育,她其实本质上就是对男性的那种人性啊,会比较失望。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通过网络来放大的,比如说什么杀妻案啊。”(小李,24岁,女,新媒体营销)
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在人际交往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多从事灵活度较高的工作,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不断变化,从而限制了与他人建立深度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较长,使他们在疲惫之余更愿而缩减参加社交活动时间多休息,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另一方面,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的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对集中,他们通常在同一行业、同一区域内工作,社交对象、社交圈子相对固定,难以拓展人际关系。另外,由于平台规定等限制,他们也无法在工作当中结交异性朋友,从而使结识异性的机会更加有限。
(二)网络社交的双刃剑:扩展与疑虑并存的婚恋观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于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更加频繁,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婚恋观念[9]。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网络可以扩大了人们的交友圈。如滴滴司机王哥讲述,他曾经通过同城相亲群认识过一些异性。然而,也有人认为网络的传播加剧了人们的恐婚恐育。如从事新媒体营销的小李认为网络的传播使更多女性了解到了生孩子的痛苦,同时网络中关于婚姻负面的新闻也会造成人们生育意愿的降低。
当今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7]。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及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该群体婚恋观的特点、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一)高强度工作压缩社交空间:新就业形态下的异性交友难题
调研显示,许多受访者反映日常工作时间过长,鉴于新就业形态多以按件计费的按劳分配原则,为求更高收入,他们常常工作十小时以上,从而减少了社交与娱乐时间[8]。如外卖员小杜,他每日送餐时间长达十小时,导致无暇进行交友活动。滴滴司机王哥也表示,他每天工作大概十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要继续工作,每个月一共休息三天左右。
“我早上9点半上班,然后晚上9点半下班。平时在工作或者工作之余接触异性的机会就比较少了,上班的话就主要是女顾客多一点,但是这个接触仅限于我把东西送到人家手上,下班的话就9点半了,我这个圈子也是比较窄”。“没有接触异性,我个人感觉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可能是工作这个本身性质的原因。”(小杜,24岁,男,外卖员)
“我一般都是早上八九点,或者有时候七点钟,最经常性的是八九点钟出车,就是跑到晚上,跑到累了就收工了。”“我就没有方式去认识异性朋友,平台有规定,不能要乘客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什么的,这个要是问她要的话会被封号,严重的话可能会暂停服务。”(王哥,32岁,男,网约车司机)
“男性的质量参差不齐,然后呢,网络又把男性的这种参差不齐的质量给放大了,所以很多女生她恐婚、恐育,她其实本质上就是对男性的那种人性啊,会比较失望。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通过网络来放大的,比如说什么杀妻案啊。”(小李,24岁,女,新媒体营销)
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在人际交往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多从事灵活度较高的工作,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不断变化,从而限制了与他人建立深度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较长,使他们在疲惫之余更愿而缩减参加社交活动时间多休息,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另一方面,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的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对集中,他们通常在同一行业、同一区域内工作,社交对象、社交圈子相对固定,难以拓展人际关系。另外,由于平台规定等限制,他们也无法在工作当中结交异性朋友,从而使结识异性的机会更加有限。
(二)网络社交的双刃剑:扩展与疑虑并存的婚恋观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于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更加频繁,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婚恋观念[9]。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网络可以扩大了人们的交友圈。如滴滴司机王哥讲述,他曾经通过同城相亲群认识过一些异性。然而,也有人认为网络的传播加剧了人们的恐婚恐育。如从事新媒体营销的小李认为网络的传播使更多女性了解到了生孩子的痛苦,同时网络中关于婚姻负面的新闻也会造成人们生育意愿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