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1版
广西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成效、挑战与展望
劳动力纳入其中;整合平陆运河及周边配套项目信息,建立项目资源库,实现项目与劳动力有效对接。劳务服务站负责发布用工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和协调劳资关系。运作过程中,根据脱贫人口技能水平安排岗位,对缺乏技能的进行针对性培训。截至2024年11月,钦州市通过该模式累计带动脱贫人口就业6313人,支付报酬1.1亿元。[7]该模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力培育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产业保障。2024年培育认定的1829名乡村工匠涵盖了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如作为乡村工匠的“八桂米粉师傅”,是广西着力打造的“八桂系列”劳务品牌之一。米粉师傅不仅在本地开店就业,而且还将产业推广至全国,带动了米粉加工、配料加工、物流运输、旅游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繁荣广西“嗦粉经济”。乡村工匠还通过技术传承创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如木雕工匠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新产品,拓展产业空间;部分乡村工匠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运营,推动传统技艺赋能乡村旅游。在2024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广西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推荐的乡村工匠名师韦清花获最佳人气奖(刺绣印染类),乡村工匠名师王伯杨的作品《桂林柚罐》获最佳作品奖,成为全国囊括三大奖项的两个省份之一。
  广西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制约与挑战
  广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产业发展瓶颈。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仍较突出,一些乡村过度依赖水稻、玉米、甘蔗等传统农业种植,农民收入易受气候条件、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单一结构还限制发展潜力,导致劳动力闲置,资源利用不充分,影响产业协同。另一方面,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加工环节、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率低,附加值难以提升。销售渠道仍主要依赖传统市场和批发商,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不足,电商渠道仍需大力开发。优质农产品不多且知名度低、竞争力弱,影响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二是人才短缺困境。由于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生活待遇差、职业发展机会少,乡村人才吸引与培养面临不少难题。乡村人才虽有回流但普遍年龄偏大,而乡村人才流失呈年轻化、高素质化特征,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是主因。教育资源匮乏,职业技能培训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仍较突出。
  三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城乡二元结构鸿沟待消除,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乡村公交线路覆盖不足,出行和物资运输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网络信号不稳定,一些偏远地区存在覆盖盲区,阻碍电商、远程服务开展。另外,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师资薄弱,教育设施简陋,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生专业水平和数量不够,文化活动场所少,文化生活匮乏等方面,加剧“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困境。
  四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乡村生态保护压力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增加,大量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和“白色污染”,部分地区土壤板结严重。部分乡村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乱砍滥伐、非法采矿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