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3版
贵州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13257户;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15%。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362.1万人,完成国家任务的113.2%;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2024年度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共807个,搬迁劳动力就业96.38万人,就业率96.1%,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①。
  二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贵州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6元,名义增长7.0%,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靠前。贵州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从6086元/年提高到6818元/年,增幅达12%。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专项整治成效明显,较整治前分别增长23.1%、42.4%、13.1%,无经营收益村从整治前的1562个减至31个②。
  三是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第一是粮食产量持续增加。通过实施“四大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57.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146.1万吨,同比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势。进一步看,粮食亩产达275.7公斤,单产提升2.5%,其增产幅度排全国第六、西南第一。全年油料播种面积931.07万亩、总产量达116.25万吨,粮油日加工能力达3.6万吨。第二是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全省茶叶、蔬菜、水果、中草药材、食用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0%、4.2%、5.6%、10.7%、5.4%;“四肉”(猪、牛、羊、禽)产量总体稳定,其中猪肉产量增长1.0%、牛肉产量增长3.3%;禽蛋产量大幅增长、达36.4%。全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4.2%。③第三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向好。如,榕江县探索出“村超”发展模式,将乡村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全年总收入达到1.46亿余元[1]。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省“两改两治”行动中的试点村共改厕8009个、改圈3349个,带动全省完成改厕22.7万户、改圈3.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5.7%,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80%[2],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效突出。贵州不断加强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全年完成纠错补漏3.82万户。全省持续开展耕地种植管控“一张图”试点;积极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完成息烽、湄潭、金沙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入市宗地59宗、金额7619.85万元。
  贵州乡村振兴面临问题及挑战
  (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足
  尽管贵州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部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例如,贵州茶园面积虽然居全国前列,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产业链延伸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整体效益受限。据测算,贵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左右,精深加工率(二次以上)也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约为1.65: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9:1)。④贵州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超过1万家,但其平均产值较低,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占比超过一半。⑤三是贵州农业产业同质化严重。在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61个属于产茶县、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