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西藏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表2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和全国平均对比情况表2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和全国平均对比情况

速略微放缓,随着西藏经济市场的复苏和市场营运环境的改善,一系列刺激实体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经营净收入出现明显增长,收入结构有了一定的优化。虽然西藏各级政府大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西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城乡差距在持续缩小,但是收入倍差的绝对值仍然较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对值和比重均偏低;财产净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偏低,收入结构不均衡性仍然存在(见表2)。究其根源,由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受教育程度低等多重因素,造成农牧民就业大多为第三产业,高知工作就业率低,低收入者占农牧民就业人数较多,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二)内在驱动力不足
  内在驱动力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性。在西藏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农牧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重要参与者,但是受生活环境,教育程度、认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农牧民“等、要、靠”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边缘户就业意识不强,参与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通过劳动脱贫致富, [14]缺乏“外出务工光荣,自主致富光荣”的进取精神。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执行过程中,少部分驻村干部或者乡村振兴专干缺乏对新知识、新政策的及时更新和系统学习,新工作方法的汲取和消化有限,对下一步工作具体思路和举措不多,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和正确处理衔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农牧区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十四五”期间,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然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县级、乡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存在一定挑战。一是建设具有一定难度。西藏多高山峡谷纵横,部分地区常年有冻土,施工期较短,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大。二是维护难度大。西藏部分地区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路基塌陷等灾害,基础设施的耗损率较大,对水、电、路、网的日常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支持。三是本级财政支持力度有限。西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本级财政主要依靠中央补助,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已作明确划分,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