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版
西藏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出栏72.97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1.8%、32.6%;肉蛋奶产量25.29万吨,同比增长30.9%;蔬菜产量24.95万吨,同比增长9.87%。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三)农牧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不断出台和西藏自治区的积极探索实践下,西藏持续改善农牧区发展条件。2024年西藏新建高原和美乡村300个,人畜分离4.3万户,户厕改造2.4万座。完成交通干线、河谷沿线、边境一线中心城镇和节点城镇基础设施投资51亿元。开展清洁能源集中供暖试点,受益群众超20万人。[4]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西藏积极实施“四清两改”行动,全面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在“三清一改”的基础上,增加西藏特色的“清理饲草料堆放和改变人畜混居”的内容,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四清两改”行动,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积极实施“厕所革命”,提高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考虑到西藏各地区生活差异的特点,采用集中下水道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两种水冲式,以及改良阁楼式、双坑式、干封双坑式三种无水冲式的“2+3”五种改厕模式。此外,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垃圾减量化工艺,实施6个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试点项目,安排2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项目,推广适宜西藏的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西藏高海拔地区城镇污水高效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示范研究”“高寒农牧区生活污水及有机垃圾耦合处理技术研究”,继续推进73个边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供水设施项目,统筹衔接改厕工作,推广适宜西藏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11]
  生态保护方面,各级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乡、村两级开展林河长积极行动,加强巡林巡河日常巡视,重点排查河道水面垃圾、非法排放粪污、破坏林草资源行为以及河长林长公示牌损坏等问题。[12]同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民心。
  (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贫困治理及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任务。西藏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为巩固集中连片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西藏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精准防治,防范和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13]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科学适度扩大监测范围,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筛出来,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以市县两级为单位成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监测工作,确定村级信息采集员、乡级信息录入员、县级信息审核员和市级信息监管员的四级监测队伍,建立由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人员组成的防返贫监测队伍。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定期统计、分析、调度、督办,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帮扶举措,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医疗报销、养老保险、生态补偿、残疾补贴、低保兜底、“三包”经费、大学生资助、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建立“一户一策”需求清单和任务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精准性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面临的现实困难
  虽然2024年西藏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城乡发展仍有一定差距、基础建设薄弱、乡村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
  (一)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从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四项收入来看,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