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2版
宁夏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第二,收入来源单一是农户面临的现实问题。部分脱贫农户主要依赖农业收入,而农业本身具有季节性强和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特点,使得农户收入稳定性不足。同时,农村地区缺乏多元化产业结构,农户收入来源面临较大风险,这种单一的收入模式不仅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也使得脱贫后的成果巩固任务较重。
  第三,抗风险能力不足使得乡村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宁夏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较大比例的脱贫农户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市场崩盘或其他突发情况,农户往往缺乏保险、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缺乏抗风险能力,引起农民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是导致返贫现象发生、脱贫成果难以持久的主要根源。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加大力度
  2024年,宁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多重现实挑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第一,传统种养业转型动能不足,价值链低端锁定。作为西北重要农业产区,宁夏仍以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枸杞、滩羊等特色产业虽具品牌优势,但普遍存在初级产品占比过高、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的问题。以枸杞产业为例,截至2023年底,全区干果加工转化率为35%[10],相较于国际同类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存在明显差距。中部干旱带畜牧养殖仍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质量标准和品牌溢价难以提升。粗放型生产模式制约产业效益,更导致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脆弱。
  第二,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存在断层,现代化要素渗透不足。截至2023年底,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7%[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技术转化链条较为薄弱。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测等现代技术覆盖率较低,多数产区仍依赖经验式管理。农产品加工领域,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经营主体仍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生物萃取、冻干技术等现代工艺应用比例较低。先进技术断层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制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第三,产业链延伸存在结构性梗阻,三产融合进展缓慢。尽管“葡萄酒+文旅”等融合模式有所发展,但产业协同效应尚未充分释放。调研显示,葡萄酒庄配套文旅设施完善度不够,多数企业停留在初级观光层面,文化体验、康养服务等增值环节开发滞后。加工环节同样薄弱,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占比较低,且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制约了产业增值空间拓展和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三)乡村治理数字赋能不足
  2024年,宁夏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成绩。盐池县、平罗县、利通区、西夏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宁夏5个项目获奖。但总的来看,宁夏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尤其在数字化技能掌握程度、数字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数字工具应用于乡村治理参与度等指标上,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数字设备普及程度较低。宁夏乡村家庭电脑拥有率、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率均低于全国乡村平均水平,限制了村民对数字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二是文化观念差异。宁夏乡村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较深,部分村民对传统生活模式具有较高依赖度,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同时,村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存在偏差,仅仅将其看作娱乐工具,如简单地把智能手机用于观看视频、玩游戏等,而没有认识到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