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

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稳定发展。
2024年青海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效
2024年,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三农”工作的关键任务,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省将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始终坚持党对农牧区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体系有效运行,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四地’建设,高质量建设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全青稞加工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引领企业做强做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1]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青海省各级党委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凝聚了全省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青海省各级党委承担主管责任,发挥统筹协调与推动落实的职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健全驻村帮扶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以驻村干部优势赋能更多的民族企业转型升级”[2],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青海省注重驻村干部的培训与能力提升,2024年举办6期省级示范培训班,培训520名驻村第一书记,提升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调整与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确保帮扶力量更加均衡,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各选派单位扎实开展“一联双帮”行动,有效增强了驻村帮扶的实效性。
(二)聚焦提质增效,强化政策保障
青海省注重提升政策保障的质量与效益,强化农牧业生产能力、落实各项任务落地、精准监测与帮扶、强化东西部协作能力,全面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综合保障能力。为了提升粮食生产的稳粮保供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管控,开展“非粮化”整治工作,累计整治耕地面积23.3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成功改建18.64万亩高标准农田,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加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在麦类产业转化、育种、栽培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有力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871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播种面积达到22.5万亩,确保了粮食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落实上,青海省通过组织召开专项部署会和调度会,强化各地各部门责任意识,确保任务落地与执行。为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青海省强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推进。同时,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