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2版
以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人居环境大变样,绘就美丽新农村。

  3、以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加强产业与就业帮扶。开展农民工技能订单定向培训。拓展脱贫人口就业渠道,多途径开设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扶持大龄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持续打造乡村振兴劳务品牌和返乡创业服务品牌,创设“巴渝工匠”乡村驿站等多种形式的扶助农民创收致富创业基地,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具有特定劳动技能和市场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健全完善各类企业带农发展机制。将是否带动农户增收作为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生产经营企业扶持政策的重要考量,并与奖补政策挂钩,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地流转、房屋联营、产品代销、生产托管、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打造一批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夯实小农户充分利用各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市场化基础。
  双途径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强化村庄集体经营能力和创收能力,帮助村社集体健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运营管理体系。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资源、出租物业、提供居间服务、参股企业或合作社资产等方式盘活农村的长期资源、沉淀资产,引导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给集体成员分红。持续加大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帮扶支持,提增其创收能力与水平。为山区、库区(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项目增收创富,优化完善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政策举措,尽可能帮助低收入家庭充分就业,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识别机制。
  (二)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作为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基本内容
  1、规划引领系统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规划引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健全“村民主导、政府参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实现乡村规划资源“一张图”。根据传统和现实经济社会联系实际,由各村庄自主选择单独或多村庄联合编制规划。政府部门负责编制新建农房设计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确保镇村建筑外观形态等与山水自然环境相融合。不减少耕地总量且保持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稳妥推进乡镇为单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整治农村污水及黑臭水体。提升农村改厕品质,改革改厕奖补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偏远镇村试点生活垃圾分散式小型化焚烧处理,提高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鼓励跨乡镇(街道)、村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持续开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探索适合巴渝乡村特点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排污监管,分级分类分期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排查和补齐农村聚居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2、“软硬兼施”锚定城乡融合构筑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深化“五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建设农村四好路,开展农村公路桥梁、安全全面排查,消除潜在危险因素。持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在部分村镇试验推行城